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2013/11/14 11:37 《台北股市》食安專題:業者說…MIT大豆油靠譜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食安問題一個接著一個爆,不能吃的比能吃得還要多,不少消費者轉向進口油
或現榨油,資深的油脂業者表示,進口油含量標示檢驗是個問題,現榨油原料來源恐怕更令人擔心,建議不
妨從有品牌的大豆沙拉油及芝麻油入手。業者指出,台灣油脂廠對製造大豆油其實很有經驗,品質又有政府
把關,而且品牌大廠對原料來源也十分謹慎,消費者支持台灣製造可以多加考慮。
業者指出,國內糧食全自產僅有3成左右,台灣其實是個物資齊缺的國家,以這回引發食用油軒然大波的橄
欖油為例,由於橄欖壓榨過後的殘渣並無利用價值,因此國內業者並不會進口橄欖而是直接進口原油。台灣
的黃豆及芝麻也多靠進口,但壓榨後所剩的粕還能用在添加飼料及肥料之中,將剩餘價值發揮到極緻,因此
油脂大廠多半是自進原料,生產油脂。
業者指出,台灣做菜方式多半還是以高溫油炸為主,橄欖油遇到高溫後營養價值待盡,其實消費者並不需
要追求昂貴的橄欖油。目前市面上所售的葵花油、芥花油以及花生油和葡萄籽油多數也都仰賴進口,任何一
個國家都會有風險產生,外傳黃豆油營養價值不高,不是好油,業者笑著說,是大家有所誤會,而且經濟變
好大家會想要追求更高價值的油品。
對於消費者現在有追求現榨油的趨勢,業者擔心的說,原料來源才是食安最基礎的問題,市場上現榨油的
原料來源及品質都沒有人把關,消費者不妨思考一下,台灣是否有種植那麼多苦茶或是米糠(玄米油來源),
至於豬油等動物性油脂,偶爾吃、少量吃都不成問題,但若是要天天吃真的要考慮健康因素才行。
==================================
資訊來源:時報資訊公司
感謝收看! 這帖不代表我的想法 這只是轉貼帖 希望這些訊息能幫的到您
如果您覺得還不錯的話 請送朵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