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科技] AOL媒體業務之困:新聞質量還是廣告營收?

[複製連結] 查看: 158|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游幃翔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2-12-30 14:01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AOL媒體業務的運營狀況表明,現實並不像理想中那樣美好。
  作為老牌互聯網公司之一,AOL于2009年3月12日任命谷歌前北美銷售主管蒂姆‧阿姆斯特朗(Tim Armstrong)為董事長及CEO。阿姆斯特朗的上任恰逢時代華納與AOL的分拆。在他上任後,AOL確定了新的發展方向:成為“媒體帝國”。
  隨後,AOL開始揮舞支票簿,進行了一系列收購。2009年6月11日,AOL收購了地區性新聞網絡Patch。2010年9月28日,AOL宣布收購TechCrunch,將最知名的互聯網科技博客攬入帳下。2011年2月7日,AOL又以3.15億美元收購了政治新聞博客《赫芬頓郵報》。加上2005年收購的癮科技的母公司Weblogs,AOL似乎正無限接近“媒體帝國”的夢想。
  除以上這些品牌之外,AOL旗下的媒體資產還包括電影信息網站Moviefone、游戲資訊網站Joystiq,以及專注蘋果消息報道的博客TUAW等。AOL的新聞網絡中擁有超過2萬名博客,其中包括政客、明星、學者和政策專家,能提供範圍極廣的原創內容。然而,AOL媒體業務的運營狀況表明,現實並不像理想中那樣美好。
  癮科技:理念不合而出走
  作為一名從銷售出身的高管,阿姆斯特朗收購大量的媒體資產當然不是為了公益,而是希望以新聞為載體,加強AOL的廣告業務。谷歌憑借互聯網廣告一躍成為盈利能力最強的互聯網公司之一,阿姆斯特朗對此有著切身體會。
  在收購《赫芬頓郵報》後,AOL將所有媒體業務合並,成立了赫芬頓郵報媒體集團,並讓《赫芬頓郵報》創始人阿麗亞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出任集團總裁及總編輯。這或許正是AOL媒體業務走向災難的開始。
  2011年4月,AOL媒體業務的一份路線圖曝光,其中描述了如何將AOL發展為一個“媒體帝國”的“AOL之路”。這一計劃遭到了廣泛批評,外界普遍認為AOL是以犧牲新聞質量來換取頁面瀏覽量。而對AOL這種規模龐大的公司來說,用同一種模式來發展旗下所有媒體資產本身就不現實,尤其考慮到AOL的許多媒體資產都是收購而來。
  這一路線圖被認為是導致癮科技團隊集體出走的直接原因。而此次主創團隊的大規模離職也導致了癮科技的衰落。2011年4月,《紐約時報》報道稱,“癮科技的8名知名編輯和技術員工已經或即將從AOL離職,創建一家全新的數碼產品網站”。這一團隊隨後開創了全新的熱門博客The Verge。
  癮科技前編輯Paul Miller指出,根據“AOL之路”中的說法和他本人的經歷,AOL已將內容視作用于銷售廣告的廉價商品。從做生意的角度來看,這有一定意義,但不可能帶來好新聞,也無助于癮科技團隊的個人發展。
  TechCrunch:從蜜月到戰爭
  AOL收購TechCrunch最初被認為是一筆雙贏的交易。TechCrunch可以給AOL帶來科技新聞報道方面的專業性和影響力,以及AOL看重的巨大流量,而AOL也可以為TechCrunch提供技術基礎設施和更好的平台。
  然而2011年9月,AOL和TechCrunch創始人邁克爾‧阿靈頓(Michael Arrington)之間關系破裂。事件的導火索在于,阿靈頓啟動了一只風險投資基金CrunchFund,並宣布將投資于TechCrunch報道的創業公司。AOL也對這只基金進行了注資。然而AOL認為,阿靈頓此舉違背了新聞的利益衝突原則,因此他不適合繼續掌管TechCrunch。
  根據阿靈頓以及TechCrunch知名編輯MG Siegler的說法,科技博客並不等同于記者,而TechCrunch的團隊自身將堅持高標准,因此利益衝突問題不可能發生。阿靈頓隨後指出,AOL應當允許TechCrunch擁有獨立的編輯權。
  圍繞編輯獨立權的爭論或許才是AOL和阿靈頓的矛盾焦點。作為一家大型上市公司,AOL不可能放任TechCrunch隨意地獨立撰寫報道,甚至是批評AOL或不利于AOL股價的報道。此外,AOL也希望TechCrunch的報道能有利于AOL的廣告營收。作為強勢的一方,AOL最終以CrunchFund為由解雇了阿靈頓。但這也導致了TechCrunch的影響力明顯下降。
  今年上半年,有傳聞稱AOL將打包出售TechCrunch和癮科技,但這一傳聞隨後並未成真。AOL也于今年10月與阿靈頓重歸于好,阿靈頓重新開始為TechCrunch撰寫報道。有分析指,在業務遲遲沒有起色的情況下,TechCrunch Disrupt大會的會展贊助已成為TechCrunch的重要營收來源。在吸引贊助商方面,阿靈頓的影響力是AOL不得不倚重的因素。
  赫芬頓郵報:偏愛帶來的難題
  AOL收購《赫芬頓郵報》的交易原本也被認為是一次關鍵投資。盡管《赫芬頓郵報》的增長速度很快,對AOL來說意義重大,但AOL在這筆交易完成後對組織架構的安排帶來了一系列問題。
  在這筆交易之後,阿麗亞娜‧赫芬頓負責了AOL的全部媒體業務,包括Patch,也包括TechCrunch。然而有報道稱,Patch的管理團隊對于赫芬頓管理地區新聞網絡的方式非常不滿,而TechCrunch的阿靈頓也曾與赫芬頓公開爭論。
  確實,《赫芬頓郵報》有資本成為AOL最偏愛的媒體資產。在被收購後,《赫芬頓郵報》的流量節節增長,2012年甚至成為首個獲得普利策獎的網絡媒體。然而,《赫芬頓郵報》和AOL旗下其他業務之間的矛盾也逐漸凸顯。
  今年早些時候,有私募股權公司詢問赫芬頓是否有意牽頭回購《赫芬頓郵報》。盡管這一話題並無下文,而赫芬頓也表示她與阿姆斯特朗之間的關系保持良好,但這仍然表明,投資者已經感覺到了AOL和《赫芬頓郵報》之間關系的微妙變化。
  AOL或許已體會到發展媒體業務時的一些問題。除了今年9月與阿靈頓重修舊好之外,在今年4月的一次重組中,AOL也賦予赫芬頓更大的權力,將媒體業務的技術、商業開發和營銷等工作均交由她負責,而AOL集團僅統一負責廣告銷售。
  Global Equities Research分析師Trip Chowdhry指出,作為一家已殭化的“互聯網老人”,AOL應當給予包括《赫芬頓郵報》在內的媒體業務更大的獨立性,避免這些快速增長的業務被AOL的老朽氣息所傳染。AOL或許已開始這樣做,但在競爭激烈的網絡媒體市場,AOL能否借此取得突破仍是一個未知數。
  (李瑋)
來源 香港新浪科技



歡迎多回覆..可得不少鑽...

1. 因樓主要求,此帖於元旦關閉 : [芥末日筵席:浩劫重生] 個人創作──明天過後

2. 【世界末日分享】諾亞方舟+回帖獎勵+感謝文

3.  " 【Android 新聞&即時新聞】聯合""萬鑽""獎勵活動.."




歡迎大家踴躍加入 群組 內的 "韓流瘋"(<<可直接點連結),

韓流瘋不定期會有些小活動...歡迎踴躍參與...



*****其他-福利
2013.01.01~2013.01.22 : ""萬鑽""獎勵活動..
2013.01.01 (第40波) : 於韓流瘋
2012.12.28 (第39波) : 人人回帖送鑽,送完為止
2012.12.27 (第38波) : 人人回帖送鑽,送完為止
2012.12.25 (第37波) : 人人回帖送鑽,送完為止
<如須查詢更多相關內容,請自行爬文>



**以上報告完畢**
如果可以的話,幫我評個分數或是送一多花給我^^
您的評分與鮮花,是我下次再發帖的原動力
謝謝~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