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收購摩托羅拉:挑戰機遇並存的跨界之旅
導語:國外媒體撰文稱,儘管 Google 最初只是為專利而收購摩托羅拉,但隨著市場格局的變化,這家以軟件和服務見長的企業也被迫深耕硬件業務。一面是 Apple 的日漸壯大,一面是合作夥伴的疑竇叢生, Google 的跨界之旅必將是挑戰與機遇並存。
以下為文章全文:
一場豪賭
去年8月, Google CEO拉里‧佩奇(Larry Page)向他手下的一位高管履行了承諾,此人便是長著一副寬下巴的前律師丹尼斯‧伍德賽德(Dennis Woodside)。知情人士稱, Apple CEO蒂姆‧庫克(Tim Cook)當時一直都想挖走伍德賽德,讓他擔任 Apple 銷售主管;而 Google 則極力說服他留下,還承諾讓他負責更重要的工作。彼時,恰是諾言兌現時。
伍德賽德稱,當佩奇讓他負責摩托羅拉流動時,他正在與公司董事拉姆‧史里拉姆(K. Ram Shriram)聊天。“他說,‘我知道你一直在尋求挑戰,’”伍德賽德回憶道,“‘我想讓你運營摩托羅拉。我覺得你很在行,今晚能給我答複嗎?’”
伍德賽德同意了,如今,他已經成為科技新聞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人名之一。有著84年曆史的摩托羅拉上世紀80年代發明了手機,90年代憑藉StarTAC實現了手機的普及,後來又借助刀鋒(RAZR)開創了時尚手機的新時代。但在iPhone崛起後,它卻一蹶不振。
Google 最初發出收購要約時,主要目標是摩托羅拉的1.7萬多項專利,希望借此保護Android操作系統免遭甲骨文、微軟、 Apple 和其他公司的訴訟。但此後,伍德賽德的任務卻越發雄心勃勃。他說, Google 還計劃利用新的硬件部門生產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從而引領流動行業的創新。“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有望全面展示Android在設計、封裝和營銷領域的實力。”他說。
這也是一場豪賭,是佩奇一年前出任 Google CEO以來的最大賭博。通過網絡服務和軟件業務, Google 已經家喻戶曉,盈利能力也傲視群雄。但現在,它卻不得不在利潤微薄的硬件領域殺出重圍。收購摩托羅拉意味著 Google 不僅要管理生產線和供應鏈,還要經營800客服電話──Gmail和YouTube之前都沒有這樣的服務。
三大目標
這筆交易甚至可能拖累風頭正勁的Android。該系統之所以能拿下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半壁江山,離不開 Samsung 、HTC等企業的鼎力相助。但他們之所以甘願付出這樣的努力,是因為從不擔心來自 Google 的競爭。到目前為止, Google 一直都扮演著中立軟件供應商的角色,不涉足任何硬件業務。但倘若伍德賽德的工作成果優異,推動摩托羅拉手機脫穎而出,Android的其他合作夥伴或許就會改弦更張。
伍德賽德發誓, Google 內部將構建一道“防火牆”,他不會向Android部門主管安迪‧魯賓(Andy Rubin)尋求任何優待,魯賓也絕不會向他提供這樣的待遇。“魯賓的工作是儘可能地增加Android設備數量,”他說,“我的工作則是領導摩托羅拉儘可能地成功,以Android授權企業的身份推出新穎的硬件。”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教授邁克爾‧庫蘇曼諾(Michael Cusumano)認為,Android設備銷售額達到數十億美元的企業肯定會密切關注。“除非看到切實証據,否則他們會一直對 Google 存有戒心。”他說。
智能手機的互聯網流量正在突飛猛進,幾乎所有科技公司都在迎合這一趨勢。Android憑藉免費政策迅速奪取了市場,儘管盈利甚微。據股權研究公司Asymco創始人霍瑞斯‧德迪烏(Horace Dediu)測算,Android業務2011年為 Google 約貢獻了6億美元的利潤。相比而言, Apple 同年的利潤卻高達330億美元,多數都來自iPhone和iPad。
伍德賽德稱,他已經為摩托羅拉制定了三大目標:實現盈利;借助 Google 的強大技術資源實現重大科技突破,包括延長電池續航時間;將這些創新盡快引入摩托羅拉的設備。最終, Google 將像 Apple 一樣,通過硬件業務牢牢掌控Android生態系統──儘管該公司尚未明確提出這一目標。“有時候,越容易進步,野心就越大。”拉里佩奇去年8月對摩托羅拉員工說,“如果你們還想像以前那樣只是做出一些細微改變,將會很難令人振奮。”
高管團隊
儘管這一任命已經暗中確定,但伍德賽德卻無法立刻履行新職責。他一直在忙於處理曠日持久的反壟斷評估,在 Google 承諾今後五年繼續免費開放Android後,中國政府5月19日批准了這一交易。按照法律規定,在此之前,伍德賽德不能與摩托羅拉的高管展開合作,也不能向未來的手下透露計劃。因此,他只能悄悄地組建高管團隊。
主要人選都位於距離 Google 總部不遠的摩托羅拉桑尼韋爾辦事處:曾經任職於亞馬遜Kindle團隊的馬克‧蘭道爾(Mark Randall)將負責供應鏈和物流業務,Chrome瀏覽器推廣功臣加里‧布里吉斯(Gary Briggs)負責營銷,經紀與諮詢服務公司Marsh & McLennan前CFO萬尼撒‧維特曼(Wanessa Wittman)則會擔任CFO。摩托羅拉硬件開發高級副總裁伊克巴爾‧阿沙德(Iqbal Arshad)和首席設計師吉姆‧威克斯(Jim Wicks)則會繼續留任。但包括前CEO桑傑‧賈(Sanjay Jha)在內的眾多摩托羅拉現任高管都會離職。
Google 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也幫助伍德賽德招募了一些人才: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以下簡稱“DARPA”)前主管雷吉納‧杜甘(Regina Dugan)將負責摩托羅拉新成立的研發實驗室,名為高級技術與項目集團(以下簡稱“ATAP”)。ATAP將模仿DARPA的模式,專門尋找、投資並開發能夠整合到摩托羅拉產品中的技術。“我們會打造一個小而精的集團,不會畏懼失敗。”杜甘說。
自2008年以來,摩托羅拉一直在削減員工,目前員工總數約為2萬人, Google 為3.2萬人。伍德賽德並未透露是否準備對摩托羅拉裁員,儘管這似乎不可避免。但他表示,首要任務是精簡產品,而非人員。摩托羅拉去年推出了20款智能手機,伍德賽德認為數量太多。他的新計劃是將精力集中在少數幾款產品上。“他們能否打造足以挑戰 Apple 的產品?”摩托羅拉前CEO愛德華‧詹德(Edward Zander)說,“這的確值得關注。”
挑戰巨大
43歲的伍德賽德是一位鐵人三項賽運動員,擁有斯坦福大學法學學位,但在硬件或軟件領域卻鮮有經驗,他承認最近才剛剛開始接觸手機處理器等技術。伍德賽德的第一份工作是為一位紐約聯邦法官當助理,曾經參與了洛克比空難和世貿中心首次襲擊等重大案件。在麥肯錫擔任了5年管理諮詢師後,他於2003年加盟 Google ,出任業務運營總監。新東家派他到俄羅斯、土耳其和中東開拓業務。2009年,伍德賽德重返美國,負責本土銷售業務。在他的領導下, Google 在美國本土的年銷售額從108億美元增長到175億美元。“他把 Google 的廣告業務管理得像媒體公司一樣流暢而緊湊。” Google 前員工彭里‧普銳斯(Penry Price)說。
但從難度上講,伍德賽德之前的成就與他的新任務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桑傑‧賈2008年出任CEO時,摩托羅拉手機業務虧損12億美元。當他完成了首次產品評估後,驚訝地發現,該公司雖然開發了20多款功能型手機,“但卻沒有一款智能手機,至少按照今天的標準來看,一款都沒有。”
從黑莓到iPhone,智能手機大都憑藉無縫的軟件和服務來吸引用戶,而摩托羅拉在這方面卻經驗不足。在激進投資者卡爾‧伊坎(Carl Icahn)的壓力下,桑傑‧賈實施了一系列冒險舉措,取消了多個項目,並將手機業務分拆為摩托羅拉流動。(摩托羅拉解決方案專門生產商業產品,包括條形碼掃瞄儀、警用對講機,以及美國職業橄欖球隊的教練使用的耳機。)
火速收購
在桑傑‧賈的努力下,摩托羅拉董事會才沒有徹底放棄手機業務,他將當時的那場內鬥稱作是“我們公司最黑暗的時刻”。由於缺乏足夠的人力和財力自主開發操作系統,他將賭注壓在Android身上。2009年,摩托羅拉推出了Droid系列智能手機,並在2010年拿下了4.8%的市場份額。但隨著 Samsung 的異軍突起,摩托羅拉2011年的份額降到了3.3%。
桑傑‧賈知道,他還有一項秘密武器:1.7萬項專利組合。而 Google 恰恰因為缺乏專利而成為專利訴訟的重點打擊目標。據一位摩托羅拉前董事透露,2011年初,桑傑‧賈曾經希望向 Google 授權專利,從而提前獲得最新版Android系統。
但 Google 並未買賬。然而,同年7月, Google 在北電的專利的競拍中失利,勝出的一方則是由 Apple 、微軟、RIM和 Sony 等公司組成的財團。不到一個月後,Android主管魯賓致電摩托羅拉,希望收購該公司的專利,但桑傑‧賈拒絕了。據知情人士透露,他次日致電佩奇,建議 Google 全盤收購摩托羅拉流動。著名投資銀行Frank Quattrone受聘為該交易提供諮詢,以加快進程。知情人士表示,這起125億美元的交易僅用5天便已達成。
意義非凡
Google 以往在硬件領域罕有建樹。該公司曾經與合作夥伴共同推出過3款Nexus手機,包括Nexus One、Nexus S和Galaxy Nexus,主要目的是展示新版Android系統的重要功能。但沒有一款產品的銷量能與iPhone媲美。 Google 的Chrome筆記本去年上市以來也一直沒有引發廣泛關注,與 Sony 和LG合作開發的機頂盒和電視機同樣未獲好評。
這一系列嘗試都源於 Apple 的巨大成功,其2011年的新增收入就超過 Google 全年的收入總額,二者分別為430億和380億美元。由 Google 聯合創始人塞吉‧布林(Sergey Brin)負責的Google X Lab也在研製互聯網眼鏡和無人駕駛汽車等秘密項目。 Google 最近還收購了舊金山工業設計公司Mike & Maaike,首款Nexus手機就出自該公司的手筆。“ Google 一直都對硬件有興趣,”伍德賽德說,“進一步重視這項業務,甚至加大投入是很自然的事情。”
外界最關注的是他的平板電腦發展計劃。摩托羅拉已經出售了將近100萬台Xoom平板電腦,但卻完全無法撼動 Apple 的主導地位。德迪烏認為,除非 Google 推出一些轟動性產品,否則今後3年也只能占到9%的平板電腦市場份額。“很難想像市場會繼續像現在這樣一家獨大,”伍德賽德說,“摩托羅拉會嶄露頭角。”但他坦言,尚未針對摩托羅拉流動的其他產品制定發展計劃,例如機頂盒和高爾夫監視器。
短期來看,摩托羅拉不太可能對 Google 的利潤產生太大影響。即使伍德賽德無法改善2.5億美元的年虧損狀況,但相比於 Google 140億美元的利潤,這一數字無傷大雅。但 Google 的新硬件業務將會對該公司的未來產生巨大影響。“從財務角度來看,這或許未必是一項‘不成功,則成仁’的業務,”伍德賽德說,“但它的成功的確對我們意義非凡。”倘若 Google 無法將強大的盈利能力移植到到流動設備中,有朝一日便會受困於過時的桌面平台,成為過氣的巨頭。“他們最終可能會像微軟一樣,”詹德說,“只能指望‘現金奶牛’過活。”(思遠)
資料來源 香港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