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驚!腸道細菌少易患結腸癌

[複製連結] 查看: 177|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e0629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4-2-16 22:30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人體內生活着大量共生細菌,其中大部分在人的腸道里,稱為腸道菌群,腸道菌群的平衡對於人類的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最近研究還發現,如果腸道細菌缺乏多樣性會增加罹患直腸癌的風險。腸道細菌平衡如此重要,你應該怎麼做?

腸道細菌少易患結腸癌

在人類的腸道,尤其是結腸(也就是平常所說的大腸)中,存在着大量微生物。這些以細菌為主的微生物種類極多,數量極大。

據推測,一個正常成人體內,腸道內的細菌總重量可達1-1.5千克,包含的細菌數量則可以達到10的14次方個。而一個成年人自身的細胞數量為10的13次方個,也就是說,居住在我們腸道內的細菌數量,是人體細胞總數的10倍!

但是不用擔心,數量如此龐大的細菌並不會傷害你。相反,腸道內微生物菌群結構保持相對平衡,有益菌和有害菌相互作用才可以更好地保證你的腸道健康。

美國的最新一項研究發現,結直腸癌患者的糞便樣本中細菌的多樣化程度要低於身體健康的人群。所以,腸道細菌缺乏多樣性反而會增加人們患上結直腸癌的風險。

腸道菌群組成

有益菌、有害菌、條件致病菌

胃腸道的細菌數量最多,主要有有益菌、有害菌和條件致病菌三大類。

簡單來講,有益菌是腸道菌群中的“正能量”,以雙歧桿菌、乳酸菌最被人熟知,能夠促進腸道蠕動、抑制有害細菌。

俗話說“有光明的地方就有黑暗”,腸道菌群的小世界內還有有害菌,例如沙門氏菌,它們是正常存在的,與有益菌對抗,一旦大量生長就會引發疾病。

條件致病菌說好聽“中庸分子”,說難聽是“牆頭草”,例如大腸桿菌,正常情況下對健康有積極作用,也是身體必不可少的一分子,一旦失控就會引發健康問題。

腸道三類菌

誰多誰少都不好,均衡存在才OK

腸道菌群是有益菌、有害菌和條件致病菌這三類不同細菌相互依附和作用形成的。

腸道菌群的正常運作、良性競爭是有好處的。首先能為人體提供營養素,並促進蛋白質、礦物元素等營養物質的吸收。其次是利用菌群的競爭機制,形成人體的抵抗力。

當外來細菌入侵人體,腸道菌群與之競爭,有益菌夠“強壯”的話,有害菌會被淘汰出體外,不影響人體正常運轉。

腸道菌群均衡失調,人才會出問題。有益菌敵不過有害菌或條件致病菌時,表現為細菌感染,出現腹瀉、腹痛、嘔吐、發燒等胃腸道疾病癥狀。腸道菌群的長期失衡會影響人體健康。

經常吃超市食物、快餐、泡麵等垃圾食品的人,好菌幾乎都被消滅,免疫力較差,糖尿病風險高;長期只吃紅肉的人,產氣莢膜梭狀孢芽桿菌(屬有害菌)過多,免疫力降低、大便發出惡臭,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梗塞、腦梗塞等風險高。

如何平衡腸道細菌?

1、抵抗有害菌


細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經常被提及的引起食物中毒的“明星細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害菌亦是如此,人類無法與之完全隔絕。這些細菌是食品安全的檢測指標,日常生活中食物保存不當、加熱時間不夠、食物變質腐壞,都有可能產生這些有害菌。

常見有害細菌及其食物來源

金黃色葡萄球菌

分類:有害菌

來源:外來攝入。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常見於澱粉類食品中,如剩飯、粥、米面等;牛乳及牛乳製品、魚、肉、蛋類等被污染食物中也存在。

特點: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十分常見,細菌大量繁殖產生腸毒素,進食可發生食物中毒。100℃30分鐘僅能消滅金黃色葡萄球菌而不能破壞腸毒素,因為腸毒素耐高溫、耐酸、能抵抗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消化,因此煮沸了也不能倖免,只能避免攝入不新鮮食物。

作用: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起病急,出現劇烈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重者可失水或虛脫。

沙門氏菌

分類:有害菌

來源:外來攝入。細菌容易在肉、蛋、家禽、西紅柿、甜瓜等食物間傳播。

特點:沙門細菌是常見的食物中毒細菌,能在食物上存活很長時間,且在22℃-30℃時在食物中大量繁殖。在冰箱中可存活3-4個月,對熱抵抗力不強,在60℃15分鐘可被殺死。

作用:沙門氏菌中毒有明顯消化道癥狀,且伴有發熱表現。

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

分類:有害菌

來源:腸道菌群中存在,也存在於糞便之內,是糞便污染水體和土壤的指示菌。

特點:污染牛肉、火雞及肉雞等食物后大量繁殖,產生腸毒素。

作用:攝入后10-16小時,出現嚴重腹痛、水瀉、噁心癥狀,可能伴隨有嘔吐、發熱。

2、攝入有益菌

利用細菌的特性,攝入對腸道有益的菌群,培養強壯的腸道菌群、增強身體抵抗力,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常見有益菌及其食物來源

雙歧桿菌

分類:有益菌

來源:腸道菌群中存在,可以通過從外來攝入補充,如富含雙歧桿菌的酸奶;穀類、豆類、海草等含有豐富食物纖維的食物,就具有幫助雙歧桿菌繁殖的作用。

作用:雙歧桿菌被稱為人體健康的“晴雨表”,隨着年齡增高而降低。雙歧桿菌數量減少、消失是不健康的一個標誌。研究表明,這種有益菌能夠增強免疫力、調整腸道菌群、降低膽固醇。

乳菌

分類:有益菌

來源:腸道菌群中存在,可以通過從外來攝入補充,牛奶,乳製品,還有酸菜,泡菜,還有醋,或者醋酸飲料,美人醋,豆漿,蘋果,葡萄,櫻桃,還有各種乳酸菌飲等等,都是不錯的補充來源。

作用:乳酸菌是一種重要的有益菌,可以促進營養吸收、產生營養物質;具有改善人體胃腸功能、恢復腸道菌群平衡的功能,維護人體健康;抑制有害菌,形成抗菌屏障和提高人體抵抗力。

3、增強抵抗力

人體抵抗力下降會導致腸道內有害細菌迅速增殖,有益細菌活力不夠,導致腸道菌群比例失調。

為了增強抵抗力,應該做到:

注意飲食結構,抵抗力低的人往往飲食單一,有的人不喜歡蔬菜,整天大魚大肉的。有的人則很少攝入肉類食物,基本上素食結構。這兩種情況都容易造成抵抗力降低。

勤鍛煉,好的身體,往往是那些經常鍛煉身體的人才具有的,有些人先天素質很好,但由於缺乏鍛煉,身體會變得越來越糟。

注意作息規律,人的身體節律由生物鐘控制,晚上11點時是排毒的最好時間,這時睡眠有利於身體健康。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可以增強身體各種機能。

4、合理飲食

高脂、高糖的飲食習慣會導致共生菌比例下降,從而造成腸道菌群失調。因此一定要注意合理飲食。

5、養成良好排便習慣

便秘會導致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過長,可制約某些細菌的增長,造成菌群的生存環境失調。日常生活應該注重纖維素的攝入,以促進大腸蠕動。

6、不可濫用抗生素

患有感染性疾病,應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抗生素。作為醫生,應減少無指征地使用抗生素,反對凡感染性疾病一律使用廣譜、高效型抗生素,以免破壞腸道菌群的平衡。

7、不宜食用過多的動物類或過精細的食物

因為這類食品中少含纖維素,纖維素不足不利於大腸的蠕動,易造成便秘。而且,這類食品多系酸性食物,經人體代謝后,可致腸道內形成酸性環境,不利於有益菌群的繁殖。而應注意多食用粗糧、豆類、蔬菜、水果等富含纖維素的鹼性食物。

Tips:腸道菌群失衡六大原因

腸道細菌群的平衡狀態對於身體健康有着重要的意義,而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習慣,則會擾亂腸道的“和平世界”:


1.長期飲食不均衡。例如過多攝入肉類或蔬菜、長期吃不健康食品等。

2.攝入被細菌污染的食物。降低抵抗力,使條件致病菌“變壞”,或攝入有害菌過多,腸道菌群失衡,出現腹瀉癥狀。

3.年齡增長。隨年齡增長,部分有益菌減少、有害菌增加,身體免疫力減弱。

4.使用某些藥物。過量服用抗生素導致腸道菌群失衡,免疫力下降。

5.胃腸功能障礙。器質性原因導致腸道菌群失衡,免疫力也下降。

6.便秘等因素。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過長,可制約某些細菌的增長,造成菌群的生存環境失調。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評分

參與人數 1幫助 +1 收起 理由
lcctno + 1

查看全部評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