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社會] 賴士葆:翁啟惠離諾貝爾獎好近

[複製連結] 查看: 222|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cctno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4-1-22 07:44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賴士葆:翁啟惠離諾貝爾獎好近
2014年01月22日00:02   
日前台灣科學界有一則讓國人應與有榮焉的新聞,雖未引起廣大討論,但在科學界及生技界頗為振奮人心-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榮獲國際科學界大獎沃爾夫獎(Wolf Prize)。這個奬項難度極高,素來有"諾貝爾獎前哨站"之稱,因為此獎得主有不少在數年後均得到科學界最高榮譽諾貝爾獎。難能可貴的是,翁院長得獎之研究內容有不小部份為在台灣進行,這與過去許多台籍學者畢生在國外進行研究之意義有極大不同,台灣有可能產生諾貝爾獎得主嗎?

這則新聞雖被許多其他時事掩蓋,本人卻認為見微可以知著,翁院長的得獎意義極為重大,這不只是他個人,而是反映台灣生技學界軟實力值得肯定。

回顧過去,無論台灣或歐美,"生技夢"都被喊了十數年,其中又以西元兩千年人類基因圖譜解碼時達到高峰。我國政府也曾列為重大產業。然而生技產業特色在於產品週期長,投資規模龐大,資金時間成本高,對投資者而言為高風險產業。因此台灣生技界經歷頗長的摸索期,至近兩年才有又甦醒火熱跡象。

台灣產業發展史的第一個二十年是由紡織工業帶動起台灣經濟,第二個二十年則由竹科的晶圓代工,IC設計和DRAM等建立所謂的台灣奇蹟。台灣過去的產業價值鏈都是將利基建立在附加價值低的層面。台灣人天性勤儉,吃苦耐勞,用拼勁將產業推向世界。然而時代在變,如今中國大陸或東南亞可以提供更低工資,更極端的cost down,低毛利產業已成為紅海。這是台灣的困境也是轉機,為政當局也一直尋找適合台灣發展並能結合台灣高密度人才優勢的高附加價值產業。生技產業正具備上述條件。據WHO統計,全球製藥產業年總值約為三兆美金,其中前幾大藥廠之平均毛利率約在15-18%之間。(一般認為的高獲利行業如煉油業也才10%上下。至於IT軟體服務的龍頭如Google約在25%左右)若台灣能打造具有世界競爭力的生技製藥產業,勢將為沈悶許久的經濟注入活水。

推動生技不應淪為各黨競選政見口號,應建立跨黨派,不受政黨輪替影響之可長可久政策。台灣具有高密度之生技人才,與國際水準接軌的醫療技術。翁院長的獲獎以及中研院為首的台灣學界各大研究團隊不時有發表世界頂級期刊紀錄,在在顯示台灣有一定軟實力。但台灣空有廣大的生技人才,卻無規模的生技大廠可吸納,致使生科畢業生許多人選擇進入純學界擔任助理而非進入業界。學界與業界也存在不小的銜接困難,以致多數學界的團隊有傲人的發表紀錄,卻無法將之商品化或轉換為產值。再者,這些訓練有素之生技人才,需要更多有具體領導生技團隊經驗之教授或產業主管投入。若以電子產業作比喻,目前台灣生技業具有充份之中下游人才,如代工,測試等,但最上游(例如電子業之IC設計)人才仍相對欠缺。雖然有部份生技公司投入研發許久,也已有不少由台灣本土研發出之成果,但距離能建構完整生技產業仍有一大段路要走。

大家引頸盼望政府有遠見能將生技成為帶動的火車頭產業,很遺憾,到目前為止行政院的國發基金已投入一百多億在生技產業,但並未看到很顯著的果效,無論是法規鬆綁,打造投資及產業環境,吸引人才等都還要再加把勁。新加坡和南韓政府對產業的輔佐即可供借鏡,無論是建立主權基金作為資金挹注,或是全力爭取國際人才,都是刻不容緩的事。期許二十年後的台灣將可以看到生技產業成為繼紡織傳產到電子業後的第三波台灣產業榮景!為何大家常談懷念李國鼎高瞻遠矚又有魄力的推動台灣經濟的發展,因為今天就是看不到這樣的官員。


【編按】
最即時的新聞、最銳利的評論,都在《蘋果日報》即時新聞。《蘋果日報》即時新聞開闢名家專欄,每週刊出日期如下:
星期一:黃國昌、王丹
星期二:南方朔、楊照
星期三:漂浪島嶼、賴士葆
星期四:膝關節、楊志良
星期五:馮光遠、丁允恭
星期六:羅文嘉、柯一正
星期日:彭明輝、劉寶傑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