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3年12月27日 下午2:10
國內進入高齡化社會,患有主動脈瓣狹窄的病人有明顯增加的趨勢。根據統計,逾75歲以上長者平均每10人就有1人有主動脈瓣膜狹窄問題,所幸,北榮醫療團隊利用「置換主動脈瓣膜」,不但免「開心」,還不必全身麻醉,不僅是全國首創,更替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提供另一替代治療新選擇。
台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嬰華表示,動脈瓣膜狹窄因老化,好發老年族群,當主動脈瓣膜開口小於1公分,就是嚴重的主動脈瓣膜狹窄,在超過75歲的老年人中,發生率為3.4%,臨床上會出現胸痛、心絞痛、昏厥及心臟衰竭等症狀。
局部麻醉 少併發症風險
在治療上,傳統的心臟主動脈瓣膜置換術是採「開心手術」,但因受術患者不乏是老人家,若有心肺功能不全,手術的併發症及風險偏高;若只依賴藥物治療,這類嚴重的主動脈瓣狹窄病人,1年內的死亡率高達5成。
「置換主動脈瓣膜(TAVI)」手術的最大特點,是連半身麻醉都不必,僅在大腿的小開口附近施打麻藥,經導管置入支架,就可以撐開狹窄的瓣膜,打通血流,且手術只要1小時,術後第2天即可下床活動,平均4天可出院,有效減少因全身麻醉臥床較久導致神經肌肉衰退的併發症。
心臟衰竭 年長心中夢魘
台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效煌表示,門診中,曾有1名89歲的廖老太太,數次發生心臟衰竭合併肺水腫,冠狀動脈狹窄,植入2支血管支架,並有胃出血及嚴重脊椎壓迫性骨折等疾病,需接受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
惟因年紀大,且身體狀況不佳,麻醉及手術危險性高,病患及家屬十分憂心。醫療療團隊以局部麻醉技術,經導管進行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不僅傷口小,復原快,術後廖老太太在加護病房觀察兩天後隨即轉至普通病房,行走自如並迅速恢復日常活動作息。
北榮首創 需自費百萬元
台北榮總自2010年已陸續完成29例「「置換主動脈瓣膜手術」,適用於80歲以上或已開過心臟手術、肝硬化、嚴重氣喘等手術風險高的病人,患者連全身麻醉都不需要,手術期間病人完全清醒,不容易緊張者甚至連鎮定劑都不用吃,不過需要自費約100萬的支架材料費用。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