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胃周周吃不下 開脾胃分4類型

[複製連結] 查看: 245|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0976215385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3-7-17 19:36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夏天天氣熱,兒童拚命吃冷飲、零食,就是不愛吃正餐,感覺「胃周周」,加上家長疏於管教,以致放任孩子隨便吃,吃一餐飯都要吃好久,結果導致孩子體重不增反減,令家長驚覺大事不妙,卻又束手無策。


中醫師張皓凱表示,有一些父母選擇以中醫讓孩子開脾胃,不過在此之前,必需有一些正確的認知,應該先弄清楚:
1.食慾不佳持續時間:如果屬於急性的食慾不振,要考慮是不是感染或是發炎,例如鵝口瘡(看舌頭或兩頰內側有無白色薄膜)、咽峽炎(咽部紅斑水泡)、齒齦炎(口腔水泡糜爛出血)、口腔黏膜受傷,甚至是長牙時的不適(疼痛在冒出新牙3天前到4天後消失)。
2.排除疾病引起食慾不振:也應檢討是否自己太寵小孩,小孩在正餐以外的時間,吃了太多的零食甜點或飲料,導致正餐的時間根本不餓。1-3歲的幼兒,每天大約需要 1000-1300 大卡的熱量,4-6歲的兒童,每天則需要 1300-1700 大卡。平均每餐需要350-500大卡的熱量。
3.心理因素導致食慾不振:有一些父母過於擔憂小孩吃太少而營養不夠,用打罵的方式強迫小孩進食,反而讓小孩產生心理抗拒;有些小孩則是因為貪玩而草草結束用餐;學齡兒童則可能因課業壓力大而影響食慾。
排除了上述非腸胃問題引起的食慾不佳後,中醫即可以簡單分為以下幾個證型:
1.脾失健運型:特色是面色無華,不思飲食,食而無味,吃稍微多一點就噁心、反胃、脘腹脹滿,舌苔白或薄膩。治療可用麴麥枳朮丸。
2.胃陰不足型:特色是口乾多飲,身形偏瘦,皮膚乾燥,大便也較乾,舌苔光剝且少津。治療可用養胃增液湯。
3.食積傷脾型:特色是攝取的纖維素過少,愛吃高熱量食物,常便祕,大便如羊屎,腹痛拒按,打嗝氣味很臭。治療可用保和丸、雞內金。
4.脾胃虛弱型:特色是精神狀態差,抵抗力也差,容易感冒,大便偏軟散不成形,大便中夾有未消化的殘渣,調理常用參苓白朮散。
中醫師張皓凱表示,上述四種證型的分類,因現代人生活型態複雜,臨床上往往沒有那麼單純,因此最好由專業醫師判斷屬於哪種腸胃問題,從而選擇合適的藥物,切勿道聽途說自行服用藥物或補品,以免影響小孩的健康。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