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與生活中建立良好的平衡是我們的重要任務。”身為Centric副總裁兼創意總監的雅各布森說,“但我們發現,要與大型跨國客戶打交道,就很難實現這一點。”因為我們經常到國外出差,而且必須隨時候命。
該公司總裁兼CEO巴里說,Centric鼓勵員工在出差前一個月做好準備,指定一名同事當後援,以便將自己的出差計劃通知客戶,同時避免在他們出差歸來後立刻陷入時間緊迫的任務。他們還建議員工在執行長期任務時,與配偶或搭檔一起出差,以便合理安排閒暇生活。“我對自己承諾,不要整晚不停地回複電子郵件。”她說。
專家稱,沒有切實數據顯示究竟有多少公司制定了類似的政策,限制員工在工作時間之外使用電子設備。“我知道一些公司在主動鼓勵員工下班後斷絕工作聯繫。”私募股權投資公司Palmer Hill Capital管理合夥人、哈佛商學院兼職教授丹尼斯‧加里坦(Dennis Garritan)說。
雙贏措施
“這是一種雙贏措施。”他說。回到辦公室後,員工仍可以瞭解工作進展,但也不會感到筋疲力盡,企業則受益於員工工作效率的提升。
美國諮詢公司Family Business Institute總裁維尼‧雷沃斯(Wayne Rivers)表示,很多企業“都很看重那些能在凌晨一點接電話的員工。”在很多情況下,能否按照規定避免過勞取決於員工自己。
世界銀行高級運輸專家克里斯托弗‧貝尼特(Christopher Bennett)2012年有5個月的時間因公出差,但他幾年前就拒絕使用黑莓。“他們之所以患上‘黑莓癮’是有原因的。”他說,“我發現很多同事之所以用黑莓是因為工作壓力大,尤其是要應對不同時區的工作時,他們要不斷查看和回複郵件。在家中、在就餐、在健身、在週末,無時無刻不在工作。由於我這個人本身就容易上癮,所以我不想用黑莓。”
世界銀行個人與生活壓力諮詢部門主管斯圖爾特‧費舍爾(Stuart Fisher)表示,雖然該機構並沒有專門的政策限制員工在工作之外使用電子設備,但他的確發現了其中存在的問題,認為這是促進工作與生活間良性平衡的重要一環。“把充裕的時間留給自己非常重要。“他說。
但他也補充道,在一家跨國組織中,隨時待命是至關重要的,不僅可以確保項目的成功,還是一種責任,“因為我們的員工經常前往遙遠、艱苦甚至危險的環境。”
麻省理工學院科技社會研究教授、《孤獨攜手:我們為何對技術期許更多,卻對彼此期許更少》(Alone Together: Why We Expect More From Technology and Less From Each Other)一書的作者謝瑞‧特考(Sherry Turkle)說:“我很樂觀,因為我認為大家都感到不安。”員工們都忙著使用各種電子設備,根本沒有時間討論真正重要、真正必要的事情。
特考同時還是一位心理學家,她說:“我不會用上癮這個比喻。我們不會放棄手機,也不應放棄手機。它更像是食物,一種數字食物。真正的問題是,‘哪種選擇最健康?’”(鼎宏)
來源 香港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