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科技巨頭的關係,更像一個奧運五環圖案
導讀:美國科技網站ReadWrite發表評論文章稱,全球五大科技巨頭── Apple 、微軟、 Google 、亞馬遜和Facebook儘管主營業務各有側重,但均互有交集,其中 Google 與亞馬遜之間的競爭正日益白熱化。 Google 的核心目標是圍繞著數據收集為全球用戶提供信息服務,而亞馬遜則是向全世界推銷產品。無論在Android設備製造,在線應用商店還是雲計算領域,雙方都有交鋒。不過,最引人關注的是二者都希望儘量多地掌握用戶信息,借此拓展廣告業務。
以下為原文:
如今,號稱“五大龍頭”的五個大型科技企業主宰著我們的計算體驗:Facebook是社交巨頭; Apple 是領先的設備製造商; Google 掌控著搜索和廣告;亞馬遜則是電子商務和內容巨擘;微軟為幾乎所有人提供生產力和商業解決方案。但事實上,這五大公司的業務都並不完全涇渭分明。
這五家公司之間的關係,更像是一個奧運五環圖案。他們有明顯的業務交集,並在這些市場中明爭暗鬥。
比如, Google 與微軟Bing; Apple iOS與 Google Android;再加上微軟的Windows Phone;Facebook和 Google Google+; Apple Mac OS X與微軟Windows。
從上面的例子來看, Google 對其他公司的業務都想插上一腳。但是,從它在這些業務上的表現來看, Google 終歸還只是一個以廣告和搜索為主的公司。它所涉及的業務仍然在不斷擴張。本文關注的是 Google 與亞馬遜之間愈演愈烈的戰爭。
Google Vs. 亞馬遜
與其他五家公司不同的是, Google 和亞馬遜之間的爭鬥最引人注目。
這兩家公司都是從其最出色的業務起家(分別是搜索和電子商務),但仍在不斷擴充新的服務和商業模式。總的來看,亞馬遜在多元化盈利方面做得更好, Google 則仍然主要依賴廣告取得收入。
在傳統的零售與書籍業務之外,亞馬遜將自己的觸角深入到了媒體內容(包括視頻和電子書業務)、設備製造(包括Kindle電子書閱讀器和Kindle Fire平板電腦),還有更重要的業務是雲計算(Amazon Web Service,以下簡稱“AWS”)。 Google 也不甘示弱,已經進軍設備製造(收購摩托羅拉、發佈Nexus旗艦手機)、雲計算(推出在線辦公產品Google Apps和在線存儲產品Google Drive等服務)和開發者服務(Android)。此外, Google 的很多項目還在試運營和推廣中,如支付產品 Google 錢包和電子商務類產品Google Shopper等。
歸根結底, Google 的業務無論怎麼變化,其核心都是圍繞著數據收集為全球用戶提供信息服務。而亞馬遜的最終目標則是向全世界推銷產品。但是,它們的目標漸漸將兩家公司推到了面對面競爭的境地。
Android和設備製造
2011年,亞馬遜以199美元的超低價推出了Kindle Fire平板電腦。這一舉措向業界示範了如何打破 Apple 的iPad對平板電腦的絕對壟斷。Kindle Fire的出貨量雖然在非iPad平板中已算不錯,但是並沒有讓Android平板真正熱賣。而在2012年, Google 推出了Nexus 7平板。
今年七月, Google 聯合 ASUS 推出自己的Android平板Nexus 7。這一次, Google 將Kindle Fire推入了深淵。這款同價位的產品無論是在造型上還是硬件配置上,都絕對超過了Kindle Fire。而消費者們更喜愛Nexus 7的另一個原因是,比起Kindle Fire自帶的亞馬遜應用商店中的少量應用,能夠直接訪問 Google 應用商店Google Play的Nexus 7將提供更多的選擇。
亞馬遜今年同樣也推出了新產品Kindle Fire HD和Fire HD 8.9。但是從這兩款產品推出的時間與Nexus 7基本相同這一點來看,這些產品並非是亞馬遜對 Google 的回應。雖然這兩款新Kindle Fire比前代產品要好得多,但是在 Google 今年十月推出Nexus 7的10英吋升級版Nexus 10之後,亞馬遜的新產品很快被比了下去。
亞馬遜Kindle Fire還有一個小小的問題:它使用的Android系統是修改過的。 Google 以開源的方式向業界開放了Android的核心代碼,因此它並沒有向亞馬遜收取費用。但是亞馬遜似乎並不領情,Kindle Fire禁止訪問 Google 的應用商店Google Play和其他服務。
應用與內容
設備製造業的戰爭,直接關係到對流動媒體內容的控制權(事實上這也是這五家大公司競爭的焦點)。今年三月, Google 將自己的Android市場改名為Google Play,同時在Google Music音樂服務基礎上增加了對視頻和書籍的支援。以其提供的媒體內容類別來看,Google Play非常類似亞馬遜Kindle Fire推出的內容。
應用與應用服務對兩家公司都至關重要。相比2011年,為了幫助開發者為其應用商店開發應用,亞馬遜今年投入了更多資源和精力以向開發平台提供更多的功能和特效。這包括全新的地圖功能(由 Nokia 提供)、收入分成、購買選項和推薦功能等。
Google 由於其Android締造者的身份,能夠向開發者們提供相當多的服務和功能。包括在Android開發者門戶網站中可以找到的可定製的服務功能和開發者編程指南。
雲計算
亞馬遜2006年做出了一項非常重要的決定,至今這一決定仍被認為是對未來互聯網最成功的押注。這一決定就是推出一個雲計算服務AWS。
這項全新服務為開發者、商業人士和個人在亞馬遜的服務器中提供租用空間以存放信息,同時也可以提供計算能力。如今,AWS支撐著互聯網的相當大一部分。一旦它的一個服務器集群死機,全世界都會陷入恐慌。根據獨立研究公司Forrester的報告,AWS是流動開發者們最喜愛的雲服務,其市場份額遙遙領先於其他競爭者。
Google 同樣也在雲計算業務上拓展多時,但是它目前還沒有AWS如此之大的規模。在線辦公業務 Google Apps現在是 Google 雲服務的核心,包括Doc,Gmail和企業基礎設施託管等。 Google 今年又推出了雲存儲業務Drive。這項服務主要為個人用戶提供雲服務。對亞馬遜而言,AWS是一項價值百億美元的業務。 Google 的雲服務收入與其廣告收入相比只能算是水塘裡面的一滴水而已。
廣告大戰熱火朝天
亞馬遜正在依靠其特有的DSP業務向廣告王國進軍。這項業務會分析消費者在亞馬遜上購買過的產品和一直關注的產品。數據分析公司Robert W. Baird & Co。估計,2012年亞馬遜的廣告收入將達到5億美元,但相對於 Google 廣告業務的收入,這隻能算是很小一部分。
然而,這正是 Google 和亞馬遜的戰爭中雙方最感興趣的地方:從數據中挖掘消費者的興趣點。 Google 希望為全世界的信息提供一個系統和架構,其中自然包括用戶信息,之後它可以利用這些信息來改進用戶體驗,並定向發佈廣告。
但是,亞馬遜的信息更為直接,基於消費者的實際交易。 Google 一直以來都希望染指這個交易王國,但是它的所有嘗試都宣告失敗。另一方面,亞馬遜也可能對 Google 所產生的這類信息感興趣,並有能力從自己的用戶中提取到這些信息。(冰岩)
來源 香港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