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你要成為誰
有一則故事:一個後生從家裡到一座禪院去,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去考考禪院裡的老禪者。來到禪院,他與老禪者一邊品茗,一邊閒扯,冷不防他問了一句:"什麼是團團轉?""皆因繩未斷。"老禪者隨口答道。後生聽到老禪者這樣回答,頓時目瞪口呆。老禪者見狀,問道:"什麼使你如此驚訝?""不,老師父,我驚訝的是,你怎麼知道的呢?"後生說:"我今天在來的路上,看到一頭牛被繩子穿了鼻子,拴在樹上,這頭牛想離開這棵樹,到草地上去吃草,誰知它轉過來轉過去都不得脫身。我以為師父既然沒看見,肯定答不出來,哪知師父出口就答對了。"
老禪者微笑著說: "你問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問的是牛被繩縛而不得解脫,我答的是心被俗務糾纏而不得超脫,一理通百事啊!"
大智論偈:業障有兩種,一種是煩惱,自私自利,貪嗔痴慢,煩惱障。另一種是知識越多,思維被這樣的知識條文束縛而越發無知障。
"我"是誰?這個問題,無論是男還是女,無論是老還是幼,我們都會情不自禁地在內心裡問上自己上百次,"我"究竟是誰?
我們來嘗試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小時候,我們知道,我們是孩子,是爸爸媽媽的孩子。
讀書的時候,我們知道,我們是學生,我們是學校裡的學生。
工作後,我們知道,我們是員工,是公司裡的員工。
結婚後,我們知道,我們是妻子,是某個男人的妻子。
有孩子後,我們知道,我們是母親,是某個孩子的媽媽。
我們看,我們是誰呢?這是一個我們不得不承認的"輪回"了。我們曾經是媽媽的孩子,然後我們卻又成了孩子的媽媽。雖然我們發現了這個"輪回",但是我們似乎卻還不知道"我"究竟是誰。
認識"我"是誰,跟我們認識這個世界是一樣。只要我們願意"觀察",願意"為什麼"的多問,我們就可以找到屬於我們自己的答案。
是的,究竟"我"是誰呢?我們通過上面就可以知道:"我"首先是我們在生活中的一種身份,然後"我"自己認為的我是誰。"我"是有這個外在的世界和內在的自我的認識結合而成的。如果我們對外部的世界都不細心觀察,那麼我們就不能得到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真正的認識,那麼"我"究竟是誰肯定就是模糊的了。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是很難回答。只是我們很多時候不願意接受一個我們自己不想承認的答案而已。我們知道,我們小的時候,無法選擇做"我是誰",可是等長大之後,所有的"我是誰"都是自己的選擇。所以說,我們問我們是誰,其實是想問"我要成為誰"。這才是問題的核心和根本所在。
"我是誰",那是過去的。
"我要成為誰",那是明天的。
其實我們何必迷茫不知所措呢?我們知道,我們是誰,完全是我們自己選擇的。當我們的幾個"我"在打架的時候,我們選擇不再成為誰不就可以了嗎?所以,煩惱很多時候都是自我尋找的。都是自我妄心在虛構一些煩惱和壓力罷了。
如果過去我們不可改變,那麼我們可以從改變今天,改變現在開始:努力地去成為我們想成為的誰。我們可以選擇不成為別人的妻子,別人的媽媽,別人的員工。同樣我們也可以馬上選擇成為別人的妻子、媽媽和員工。這一切,都在乎我們自己內心的選擇。是我們自己的選擇。選擇權在我們手上。
如果我們"已經是誰"怎麼辦?很多人,由於習慣了一種生活,習慣了成為一個"誰",最後就陷入了這個"誰"的生活方式裡。這就是所謂的"圍牆"。其實推倒一堵牆有什麼問題呢?問題只是,我們要重新面臨更多選擇罷了。
所以,"我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成為誰"。
從現在開始,思考這樣的問題:我要成為誰?
資料來源:七葉佛教書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