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橄欖菜營養解析

[複製連結] 查看: 350|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676596749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4-2-28 23:20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橄欖菜
菜 名: 橄欖菜
主 料: 芥菜、橄欖、食用油
配 料: 醬油、鹽
做 法: 將原料沖洗乾淨,在大鍋中煎煮大約10小時,然後加入配料,即成橄欖菜。
特 點: 味香質醇、可口
營養價值: 含豐富葉綠素及人體必需的鈣、碘
橄欖菜素色澤烏豔,油香濃郁,美味誘人而成為潮汕人日常居家的小菜美食。聞名遐邇。
明 代《澄海縣誌》中載:“物產,果類有橄欖,實小而尖者為佳”。“蔬菜有芥菜,其中可用鹽漬。”橄欖與鹽漬芥菜葉(俗稱酸鹹菜葉),精工煮製成為烏橄欖菜, 食之開胃消食,幫助消化,增進食欲。澄海橄欖菜的傳統製作工藝是:將橄欖清洗乾淨,用清水浸漬漂洗,濾去酸澀水分;再選取鹽漬的酸鹹菜,用刀切碎,把橄欖 與芥菜葉放入鐵鍋,添加花生油及適量食鹽,以文火煮至將近熟爛之時,將已切碎的紅辣椒、蒜頭、少許芝麻、花生仁等輔料加入拌均勻,再煮五分鐘後即成。
橄欖菜是潮汕地區所特有的風味小菜,取橄欖甘醇之味,芥菜豐腴之葉煎制而成,其精湛的製作工藝可追溯至宋明時代,經加工製作後具“清、鮮、爽、嫩、滑”等特點,可說是名聞遐邇的潮州菜系中的一朵奇芭。
橄 欖菜制法講究,須經八道工序:先選用碧綠豐潤的鮮橄欖,去其苦澀,再以香醇花生油和鹽反復番炒,盡取香馥之味,留其珍貴橄欖油成份,加入精選芥菜葉,並控 制不同火候,慢慢攪伴,欖汁、香油漸滲其中,使其逐漸烏黑亮澤。經十個小時以上的文火煎熬,佐以香料,方製成滑潤爽口的橄欖菜。下箸品嘗,舌腸芳洌,細細 咀嚼,留香齒頰,別有一番“踏花歸去馬蹄香”的韻味。且橄欖菜富含橄欖油珍貴營養成份和多種維生素,生津益脾,促進消化,為潮汕醬菜之天然綠色健康食品。
附菜譜一例:橄欖菜炒刀豆
1、刀豆切粒,用油炸熟;2、橄欖菜切碎,拌入肉末,用油煸熟;3、倒入刀豆粒,調味炒勻即可。
要 領:1.、刀豆油炸至皮皺,耗油不多,既快熟又保持色綠;2、橄欖菜鹹鮮,要留意調味用量;選用汕頭出產的橄欖菜為佳。熬橄欖菜。將橄欖壓破,浸去澀汁或 煮熟後才浸在水裡兩天,讓澀汁瀝幹後,在鍋裡用油和鹽反復翻炒,中間再加進鹹菜葉(要老鹹菜葉較好),用慢火熬幾個小時,便成為黑得像墨的烏橄欖菜。冷卻 後裝進壇中。這種菜的油要下得多,很幫助消化,很開胃,只取一些放在碟子中佐餐,壇裡的水不能混上生水,才不發黴,保管得好的可以用上幾個橄欖菜是一種聞 名遐邇的潮汕雜鹹小菜,不僅海內外的潮汕人喜歡,很多外地人吃後也都讚不絕口。不但如此,烏橄欖菜還與菜脯和鹹菜一樣也是一種重要的潮菜原料,用它來炒飯 或蒸肉,能產生一種難以形容的油香美味。我一直很奇怪,為什麼青綠色的嫩橄欖,與鹹菜葉一起熬制之後,會變成黑亮如墨的烏橄欖菜呢?而且這樣一種風味獨特 的黑色食品,又是在怎樣的情形下被創造發明出來的呢?
有這樣一個創制烏橄欖菜的民間傳說:每年夏天,肆虐的颱風刮過之後,橄欖林子裡總會落 下一地的橄欖花。橄欖花就是尚未成熟的青橄欖,這時距離秋冬的採摘期尚遠,橄欖果個小色青肉嫩核稚,吃起來粘稠味澀。有一位巧媳婦,捨不得讓橄欖花在地裡 爛掉,就拾了一籃回家熬煮。因為舊時每家每戶都有一個鹹菜甕,甕頭(上面)總堆放著一些鹹菜尾(葉),巧媳婦便將這些鹹菜下腳料也取出來洗淨切碎,放進生 鐵鼎(鍋)裡與橄欖花同煮。她的本意,只是將廢物利用起來,留著以後慢慢食用。不想奇跡真的出現了,烏橄欖菜就此誕生了!
從技術的層面看,發明烏橄欖菜的關鍵環節是熬煎橄欖樹脂。但此項技術的發明及應用,潮汕人的先民南越人至遲在唐代就已經掌握了。這是因為橄欖本來就是一種原產于南越的果樹,南越人除了嗜食橄欖果之外,還熟悉橄欖樹的種植技術並能夠綜合利用橄欖樹的各種價值。
對 此唐朝人劉恂在《嶺表錄異》中是這樣記載的:“橄欖樹枝皆高聳,其子深秋方熟,南人重之,生咀嚼之,味雖苦澀而芳香勝於含雞香也。有野生者,子繁樹峻,不 可梯緣,但刻其根下方寸許,納鹽於其中,一夕,子皆自落。樹枝節上生脂膏如桃膠,南人采之,和其皮葉煎之,調如黑餳,謂之橄欖糖。用泥船隙,幹後牢於膠 漆,著水益堅耳。”這裡提到,橄欖樹的枝節皮葉會分泌一種乳脂,經過熬煎之後,就變成黑色的餳狀物,所以稱之為橄欖糖。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評分

參與人數 1碎鑽 +1 幫助 +1 收起 理由
lcctno + 1 + 1 非常讚

查看全部評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