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影像] 【世界海洋日】

[複製連結] 查看: 1526|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pkcat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22-6-4 22:30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本帖最後由 apkcat 於 2023-5-2 00:33 編輯

【世界海洋日】藍色復原之路,海洋未來何去何從?(原文來源)

6 月 8 日為世界海洋日,全球公衛危機過後,海洋的未來將如何?
海洋提供您我每一口呼吸的氧氣為千萬生物的家園,
她吸收大氣中的碳,淨化大自然環境,供給數十億人食物及生計

全球已展開 2030 年保護至少 30% 的海洋的行動,
您也可以共同加入,此時不待,更待何時。

海洋佔了地球約 70%從天空下的雨、天氣狀態、氣候系統、
30億人的食物生計、您我呼吸的一半氧氣,
都是由海洋提供及調節而來
健康的海洋支援著地球系統的運轉
促進您我的健康、大自然的繁榮,提供淨化空氣、遺傳及醫藥資源、
消化處理人類產生的污染,
以及維持海洋生態健全等一系列的生態系統服務。



(「以身作則為地球做好的事情
與孩子潛水、親近海洋,更想珍惜環境——專訪李李仁 綠色和平環境大使)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阿根廷的南露脊鯨躍出水面。 © Santiago Salimbeni / Greenpeace


疫情漸緩,您我生活回到正常,但世界的樣貌已然發生變化。
這場全球大流行病有如給地球的期中考,
而最後的期末考「氣候危機」勢必更考驗各界是否已做好準備。
聯合國海洋事務特使彼得.湯姆森(Peter Thomson)
呼籲展開「藍綠色復原之路」(blue-green recovery),
協助重建海洋康健之路,勿回到舊有的正常,
即大量產生污染星球的一次性塑膠用品,持續燃燒化石燃料,
並恣意破壞大自然。
全球因疫情停擺期間,動物紛紛返回原本屬於牠們的環境,
鯨魚享受久違的安靜海洋,山羊及野生動物逛起大街
但海洋的威脅並未休兵。


(【冷知識】幾千棵樹VS一條鯨魚,誰的減碳能力更強?)

《自然氣候變遷》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研究發現
2050 年後,海洋將比目前升溫的速度快上 7 倍,
即使大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也擋不住氣候變遷的快速列車

同時,當各地城市封鎖,人民居家隔離期間,海上工業漁船卻緊抓機會,
趁著監管不周之際,上百艘漁船出現在阿根廷經濟海域非法捕撈。
全球漁業觀測站(Global Fishing Watch)數據顯示,
此區的捕撈活動較前兩年高出許多,雷達上密佈的亮點,大多是東亞的漁船。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4月3日至26日疫情期間,全球漁業觀測站發現在阿根廷專屬經濟海域區附近,
有大量非法捕撈的漁船。 © Greenpeace / Global Fishing Watch



世界海洋日由來每年 6 月 8 日為世界海洋日(World Oceans Day)
疫情危機過後,面對未來氣候的挑戰,
海洋保護您我及地球的角色,更顯重要。


(Announcing UN World Oceans Day 2022)

世界海洋日最初由加拿大的國際海洋發展中心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Ocean Development)
及加拿大海洋研究所(The Ocean Institute of Canada),
於1992年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UNCED),
即第一屆地球高峰會(The Earth Summit)中提出,
直至2009年聯合國才指定這天為「世界海洋日」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阿根廷的南露脊鯨。
© Santiago Salimbeni / Greenpeace

2020 年海洋日主題是「為海洋的永續發展進行創新
(Innovation for a Sustainable Ocean),
和接下來 2021 至2030 年聯合國的海洋科學永續發展十年
(UN Decade of Ocean Scien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有關,
該計畫將加強國際合作,發展能結合海洋科學及社會所需的科學研究及創新技術。
同時,呼應科學界的訴求,
今年的海洋日也要求各國領袖能承諾,在2030年前保護至少 30% 的海洋

枯竭的海洋
全球有三分之二的海洋不屬於任何國家,佔了地球表面近一半,
是陸地與海洋所有生物生存空間的 70%,
豐富的海洋生物和生態系統發源於此,
幅員遼闊的公海更牽動著地球的健全運作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南非維瑪海山的黑鯛及黃尾鰤群,在山頂上盤旋游著。
© Richard Barnden / Greenpeace

長達 100 公里、拖著上千個魚餌的延繩釣(longlines),
從海床一網打盡所有海洋生物的底拖網捕撈(bottom trawling),
不分青紅皂白連食物鏈上游的掠食性魚都可捕撈起的混獲(bycatch),
以及超高效率在大海上就能運輸漁獲及漁工的轉載(transhipment),
滋長了非法、未報告、不受規範(IUU)漁業,更剝奪海上漁工人權
使他們可能長達數月至數年,都無法靠岸回家。


(另類角度:如果所有人都變成素食者? | 大膽科學)(簡易入門:彈性素食)
(慎入:補魚補到大白鯊?澎湖魚市清晨直擊,友善海鮮早點名)
("植物海鮮"龐大市場潛力 吃素同時也能顧到海洋資源)
(居然DISS阿滴吃素)v(【三重標準】白肉素的例子)


(吃素好處壞處是什麼?)+(「蔬食素食蛋白質這樣補」)
(最常被問的問題TOP5!植物也有生命啊?
為什麼要吃假肉?不小心吃到肉會怎樣?)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美圖來源)
(讓海洋走進教育從教育向海洋致敬)
(你"素"過了沒?) (為什麼吃素?)
(素食營養課) (素食B12來源_綠藻)


根據 2018 年的研究指出,從衛星觀測海上漁船活動後發現,
至少有 55% 的海洋被捕撈活動覆蓋,全球漁船的足跡至少是農業的 4 倍
估計 2016 年漁船就航行了4.6 億多公里,
相當於地球到月球來回 600 次的距離
除此,富裕的人們逐漸可以購買更多的魚,
加上魚油及作為飼料的魚粉需求上升,
都在在加深漁船須捕撈更多的情況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南極南奧克尼群島(South Orkney Islands)
正在進行轉載磷蝦的漁船及冷凍運搬船,攝於2020年2月。
© Andrew McConnell / Greenpeace


海底撈金,深海採礦的威脅
過去十多年以來,深海採礦(deep sea mining)已從熱門話題,
漸成為將能實現的可能,一切都拜海上鑽探石油及天然氣的先進技術所賜。
目前雖然尚無任何深海採礦作業進行,
但監管機構國際海底管理局(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ISA)
卻已發出 29 張探礦許可,各強國蓄勢待發,海底珍貴又脆弱的生態系統,
一經開挖恐將不保。

(延伸閱讀:僅了解0.0001%的深海,將面臨採礦入侵?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海洋無脊椎動物「樽海鞘」(Salp)常見於溫暖或赤道海洋中,
會單獨或是一大群連在一起在水中漂浮著。
© Greenpeace / Gavin Newman


提倡深海採礦的說法提到,由於對深海各種礦物的需求不斷提高,
加上陸地上能採到的高品質礦石供應日減,
因此海底採礦將愈來愈可行。
同時,隨著開發中國家對科技產品的需求提高,加上再生能源快速增長,
都需要用到銅礦及海底能挖掘到的稀土金屬(rare earth metals)。
但是,科學家此時強調,發展更佳的環保產品設計,
以循環經濟的思維,共享、維修、重複使用,
以及回收金屬再利用,才是根本之道。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綠色和平發布報告《深海中的採礦威脅》(In Deep Water)更提出,
海底儲存大量的碳,一經挖掘,將釋放儲存在深海沉積物的碳,
或是破壞將碳輸送到沉積物的過程,因此也將加劇氣候變遷。

氣候變遷,海洋酸化
1971 至 2010 年間,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
相當於所有陸地上的森林及植物加起來的吸收量,
也吸收了儲存在暖空氣、海洋、陸地和融冰中的 93% 額外熱量。

雖然海洋上層溫度在不同季節、年份、每十年和每個世紀,
都會隨不同時間而波動,
但是所有海洋盆地從 1998 年以來都經歷了顯著的暖化


(暖化還真的關屁的素?!一段海草與牛的故事Ft.甲烷)
(【冷知識大挑戰】)
每年有數十億噸的碳排放到大氣,造成大規模的物理變化
包括全球氣溫升高、區域氣候模式受到干擾、海平面上升、營養鹽含量變化和洋流改變,
威脅到全球數百萬人的生計,對更多人的生存造成衝擊。
由於海洋和大氣的氣體濃度會趨於平衡,大氣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會造成更多二氧化碳進入海洋
導致海洋化學產生嚴重改變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北極斯瓦巴群島(Svalbard)的一家海象,
正在海冰上略作休息。因海冰減少,也影響到海象的生存空間。
© Denis Sinyakov / Greenpeace


「海洋酸化」「氣候變遷」都是二氧化碳大量排放的可怕後果
因此被稱為「氣候變遷的邪惡雙胞胎」
海洋酸化是指吸收大氣中來自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
導至海洋 pH 值不斷下降的狀況。
雖然這個過程能減緩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速度,
並減少氣候變遷的影響,但是海洋酸化會對海洋生態系,
造成廣泛和深遠的影響。自前工業化時期以來,
海洋表層的酸度已經增加了 30% 左右
近來的改變導致海洋酸化的速度,
超過過去 40 萬年來的任何階段


海洋酸化會使仰賴溶解的碳酸鹽來建造外殼或外骨骼的海洋有機物,
鈣質浮游生物、海蝴蝶、貝類、海膽、甲殼類及珊瑚,
面臨生物數量減少、體型變小的後果

極地海洋也因較冷的海水能吸收較多二氧化碳,
而特別容易受到海洋酸化的威脅。
事實上,北極海西部現在被認為是第一個在表層水體
直接觀測到「酸化」海水大規模擴張的開放海洋區域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澳洲大堡礁的磁島(Magnetic Island)。
大堡礁今年面臨5年以來的第3次白化事件。
© Victor Huertas / Greenpeace

(淨灘時最多的垃圾,竟然不是塑膠袋!
ft. 台客劇場、RE-THINK 重新思考|臺灣吧TaiwanBar)
(一起阻止塑膠危害海洋)
(廢棄口罩危害海洋澳洲研議回收再利用)
(為什麼沙灘上有尿瓶? 澎湖永無止盡的淨灘!
還能玩出什麼創意?ft 海漂實驗室)
(美圖來源)

無孔不入污染,何時停止?
塑膠是最為大家所熟知的海洋污染之一,鯨豚誤食塑膠,海龜遭漁網纏繞,
已成為新聞上見怪不怪的畫面。
此外,仍有更多污染,如化學物質、石油、放射性物質、塑膠等其他廢棄物
並非眼見不淨,就不會對海洋產生影響。

近年深海科技發達,石油、天然氣探鑽也因此得以到達更深的海域。
2010年英國石油公司(BP)租賃的外海鑽油平臺「深水地平線」,
於墨西哥灣漏油事故(Deepwater Horizon Oil Spill),
造成150隻鯨豚、超過600隻海龜死亡,
而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研究發現
許多海洋哺乳類及海龜得花上數十年的時間,才能復原,
更遑論對已瀕危物種造成的危害。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2016年,石油巨頭公司殼牌Shell在美國墨西哥灣的油田發生漏油事故,
估計約 90,000 加侖的石油污染了墨西哥灣海域。© Derick Hingle / Greenpeace
(1920s1960s一段環境與生化危機歷史)ft《 大自然ㄉ逆襲 》◄堪比《哥吉拉Godzilla》  

輕便、萬年不壞的塑膠,在陸地上是您我生活的好幫手,
但到了海洋,卻成了廣大海洋生物的夢魘,
牠們的生活用不到塑膠,如今卻在海洋中,隨處可見。
洋流會將塑膠帶至遙遠的海域,在日照風吹之下,分解成碎片,
落腳遠方的海灘,在海洋環流中形成「塑膠濃湯」
海如此大,要量化其中的塑膠自然不可能做到,
但參考 2007 至2013 年共 24 次考察數據的研究發現
約有 5.25 兆片、重近 27 萬噸的塑膠漂浮在海上。

猜猜還有什麼污染,也影響了原本蓬勃生機的海洋?噪音汙染。
船隻運輸、地震測試、聲納使用,海上鑽探和施工等,
已被公認為是對廣大生物造成的嚴重威脅,
殺傷力取決於聲音的強度和頻率。
鯨魚的聽覺比人更敏感,在海中進行地震勘探爆破,
可導致鯨魚短暫、甚至永久失去聽覺。
由於鯨魚日常生活依靠「回聲定位」,一旦失去聽力,
幾乎一切活動都會受影響,包括辨別方向、溝通與覓食。

(延伸閱讀:地震勘探爆破威脅鯨魚的五件事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挪威地球物理公司TGS Nopec運營的船M/V Akademik Shatskiy
於格陵蘭東北處進行地震勘探爆破,攝於2015年。即使在水面上,
巨大的爆破聲響也相當於一架飛機起飛的八倍音量。
© Christian Åslund / Greenpeace

海洋新希望,未來復原之路

海洋儘管如今滿目瘡痍,
在《自然》期刊(Nature)的最新研究評論中,
科學家卻懷著希望地說道,
海洋有機會在接下來的30年恢復生機

在世界海洋日這天,
由英國政府帶頭發起的全球海洋聯盟(Global Ocean Alliance),
倡議將 30% 的海洋在 2030 年前納入保護,
也加入了新成員國,
包含德國、義大利、斐濟、維德角(Cabo Verde)、摩納哥、塞內加爾、盧森堡。

(Eliott Tordo - Imminence)
(HAUSER: 'Alone, Together' from Dubrovnik)
(V NEWS 植新聞 O1|音樂產業也能減碳.|找蔬食Traveggo)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德國北部呂北克(Lübeck)的知名霍爾斯滕城門(Holsten Gate)。
綠色和平德國辦公室投影「保護海洋」的鯨魚圖案,
呼籲世界海洋日保護海洋的訴求。
© Gregor Fischer / Greenpeace

綠色和平在過去近廿來,
持續推動及倡議在全球海洋設立海洋保護區網絡,
為各海域遷徙的生物,提供一方不受人為干擾,
完全可以休養生息的大規模保護區。
在最新報告《30x30 熱「浪」來襲:氣候危機當前,海洋保護刻不容緩》中,
綠色和平更指出唯有保護海洋,才能保護氣候,並進一步保護在地球上的您我。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美圖來源)


(所有資源為原作所有)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評分

參與人數 1碎鑽 +1 幫助 +1 收起 理由
jia4568tw + 1 + 1 非常讃

查看全部評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