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交流] 恐龍:獸腳亞目‧棘龍科

[複製連結] 查看: 447|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iamjason008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4-3-3 00:16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Spinosaurus(棘龍)

學名:Spinosauridae aegyptiacus(模式種)
英名:Spinosaurus
日名:スピノサウルス
華語名:棘龍

體長:16~18m(成體)
體重:7~9t

年代:白堊紀前期(1億3500萬~1億年前)
發現地:埃及、奈及利亞、日本群馬縣
推測棲息地:非洲、歐亞大陸

棘龍是德國人Ernst Freiherr Stromer von Reichenbach爵士(1870年6月12日 – 1952年12月18日)於1915年在埃及發現的恐龍化石。

可惜化石在二戰期間遭盟軍轟炸機炸燬。

最大特徵是背部有帆狀的突起物高達1.8m,和更早二疊紀時代(2億5千萬年前)的哺乳類型爬蟲類基龍(Edaphosaurus) 異齒龍(Dimetrodon ) 類似。

不過棘龍是恐龍,基龍異齒龍(Dimetrodon ) 卻屬於哺乳類祖先的一個旁支。

1915當時挖掘的化石並非完全長成的個體,但身長就長達15m。

估計成體可長達18m,是目前所知最大型的肉食性恐龍。

近年來在奈及利亞挖掘到的局部脊椎化石也證實估計可長達18m。

日本群馬縣神流町也發現過棘龍的牙齒化石。



變臉過的棘龍二戰結束後長久以來都把棘龍畫成和其他食肉龍下目的恐龍一樣的頭。

但是後來根據Ernst Freiherr Stromer von Reichenbach爵士的記載;其口鼻部狹長,類似鱷魚。

所以近10幾年來才將頭部畫成鼻部狹長,類似鱷魚的頭部,類似Baryonyx(重爪龍)。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Spinosaurus(棘龍)



重爪龍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Baryonyx(重爪龍)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Baryonyx(重爪龍)化石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Baryonyx(重爪龍)的鐮刀狀巨爪

學名:Baryonyx walkeri 
英名:Baryonyx
日名:バリオニクス
華語名:重爪龍

體長:8~10m(成體)
體重:2~2.5t

年代:白堊紀前期(約1億3500萬~1億年前)
發現地:英國
推測棲息地:歐洲、非洲

1980年代在英國發現,鼻部狹長,類似鱷魚的頭部。

和棘龍一樣屬於棘龍科

前腳的食指長著30cm長的鐮刀狀巨大爪,化石的胃部部分還殘留消化一半的魚鱗和魚骨。

推測習性和熊一樣在水邊以巨大爪子捕捉魚類為食物。




資料來源:台灣小站/世界百科圖鑑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評分

參與人數 3幫助 +3 收起 理由
hara881225 + 1 好內容,老衲來為這篇文章開開光.
sleepless-man + 1 土豪我們做朋友吧,我非常仰慕你..
lcctno + 1

查看全部評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