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交流] 蛙類:蟾蜍科

[複製連結] 查看: 434|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iamjason008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4-3-2 23:50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盤古蟾蜍

學名:Bufo bankorensis
英名:Bankor Toad
日名:盤古蟾蜍
華語名:盤古蟾蜍
台語名:蟾蜍

台灣特有種。

分布於台灣海拔3000m以下各農村和郊區住宅附近水塘、潮濕陰暗處。

以節肢動物(昆蟲、蜘蛛等)和環節動物為主食。

體色有黃褐色、橄欖色、暗褐色、灰黑色。有些個體有背中線或體側有黑條紋。

(雄)6-10cm,(雌)6-11cm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黑眶蟾蜍

學名:Bufo melanostictus
英名:Asian toad、Black spectacled toad
日名:ヘリグロヒキガエル(縁黒蟇蛙)
華語名:黑眶蟾蜍、癩蝦蟆
台語名:蟾蜍

分布於華南、中南半島、印度半島、南洋群島、台灣、日本沖繩等地。

台灣多分布於海拔500m以下各農村和郊區住宅附近水塘、潮濕陰暗處。

以節肢動物(昆蟲、蜘蛛等)和環節動物為主食。

頭部具有黑色骨質脊棱,主要由吻端起沿眼鼻線經上眼瞼內側直達鼓膜上方。

體色橄欖色、黑褐色或灰黑色,有些具有不規則的棕紅色花斑。

(雄)5-6cm,(雌)5-8cm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黑眶蟾蜍

黑眶蟾蜍也是一般用來製作漢藥『蟾酥』的主要原料。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蔗蟾

學名:Bufo marinus
英名:Cane toad
日名:オオヒキガエル(大蟇蛙)
華語名:蔗蟾

原產於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的熱帶雨林,

後來被引進澳洲當蔗蟲的天敵,結果遍布澳洲和亞洲各地,連台灣和日本也有入侵。

體長可達22cm,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大蟾蜍 。

比一般兩生類耐高鹽度環境,濱海河口也能棲息。

繁殖能力很強,一次就可以產達幾千顆卵。

耳腺很大能分泌劇毒,毒液接觸到眼睛會失明。

卵塊和蝌蚪也有劇毒、在澳洲常毒死珍貴野生動物。

在日本小笠原島曾汙染大量飲用水、鳩間島曾汙染泉水毒死大量農家的土雞。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藍色蔗蟾原來分布地區,紅色為入侵地區。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蛤蟆

學名:Bufo gargarizans
英名:Asiatic toad
日名:アジアヒキガエル(亜細亜蟇蛙)
華語名:蛤蟆

分布於華東、華北、東北、朝鮮半島、日本、西伯利亞東南部。

體長9~12cm,體色有帶紅褐色斑、黄色、褐色等色系。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日本蛤蟆

學名:Bufo japonicus
英名:Japanese toad
日名:ニホンヒキガエル(日本蟇蛙)、ガマ(蛤蟆)
華語名:日本蛤蟆

分布於日本本州的農田、森林、住家庭院的潮濕地方。

體長可達18cm、體色為紅褐色帶黑條紋、腹側黃白色象。

有毒,皮膚分泌的油汗加其他草藥可製成治療刀傷的ガマの油(蛤蟆油)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歐洲蟾蜍

學名:Bufo bufo
英名:European toad
日名:ヨーロッパヒキガエル(欧羅巴蟇蛙)
華語名:歐洲蟾蜍

分布於歐洲和北非的摩洛哥。

體色為灰橄欖色。

體長可達20cm。



資料來源:台灣小站/世界百科圖鑑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評分

參與人數 3碎鑽 +3 幫助 +7 收起 理由
sleepless-man + 1 土豪我們做朋友吧,我非常仰慕你..
lcctno + 1
s207106 + 3 + 5 讚一個!

查看全部評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