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心態與養生

[複製連結] 查看: 193|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e0629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4-3-2 22:29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在《莊子——盜跖》篇中有一段柳下跖對孔子的話說:“今吾告子以人之情,目欲視色,耳欲聽聲,口欲察味,志氣欲盈。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除病瘦死喪憂患,其中開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過四五日而已矣。天與地無窮,人死者有時,操有時之具而托於無窮之間,忽然無異於騏驥之馳過隙也。不能說(同悅)”其志意,養其壽命者,皆非通道者也。”

據研究證明:人體的生理活動具有時間節律,即人體的各項生理活動以其節律性波動的形式達到自身的穩定,而這種穩定是相對的、波動的、具有周期性的。

這符合天體周期性運轉和每個人的遺傳生命形成時刻不同這一特殊而具備著各自的生理周期性特徵這一規律的。從初生之日起,人的體力周期為23天,情緒周期為28天,智力周期為33天。就情緒而言,從其開始狀態完成一次振動波,到其經過一個周期之後到開始狀態時,即是一個周期。

可以說,一個人的好情緒在一月之中(30天)不過四五天而已,然而其餘的情緒並非都是壞的,它包括由好轉為一般,由一般轉為壞,由壞到一般幾個階段,其中好壞的幅度,可大可小,這就是我們每個人自己掌握的事了,如果我們不為“病瘦死喪憂患”,情緒下降可以慢一些,下降幅度可以小一些,在同樣周期內,情緒就比較平穩。因為在同一時間內,如果頻率不變,那麼情緒波動的速度與波長成反比。表現為波動的振幅降低,情緒就不會一落千丈,或者驚喜若狂。這無疑對健康是有利的。

人的情緒變化周期的產生是有物質基礎的,最重要的是人有生理需要相聯繫的體驗而升華的過程。人和動物不同,動物只是由於防禦反射、性反射、食物反射等複雜的無條件反射引起恐懼、憤怒以及性慾和食慾等的體驗,這是較低級的情感,也是動物與人所共有的。但動物的情緒和人的情緒是有本質區別的。

心理學家把人的複雜的社會情緒稱為高級情感,並劃分為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三種,情緒和情緒的生理基礎相同,都是大腦皮層與皮層中樞協同活動的結果,其中大腦皮層其主導的調節作用。情緒和情感的劃分是相對的。

具有穩定社會內容的高級情感,有時可能以鮮明勃發的形式表現為一種情緒;與人體的生理需要相聯繫的情緒,有時也可能由賦予它的社會內容而改變它的原始表現形式。另外,也有的心理學家對情感和情緒不加區分,在同等意義上使用者兩個概念。

由情緒引起人的很多精神因素變化,它與人的感知和思維共同構成人的心理活動,只有人才具有的心理活動,直接影響人的健康因素。情緒反映是通過大腦下部影響腦下垂體,分泌不同的激素來調節人的生理活動,還可以引起植物性神經的變化。

如情緒緊張時,交感神經興奮。垂體分泌促腎上腺素,引起體內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增加,進入血內,能使心率加速、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血糖增加、支氣管和胃腸道平滑肌鬆弛、瞳孔擴大等,如果經常處於緊張狀態、就會使心臟疲勞或心臟病發生,情緒緊張還可能引起胃潰瘍等疾病。

而副交神經興奮時,可使心跳減慢、減弱、胃腸活動加強等,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從表面看來是對立的,實際上是統一的,相互依存的。

兩種神經共同作用,在皮質和皮層下(大腦下部)植物性神經系統的調節下、維持人體生理活動的協調、平衡,保證人體更準確地適應環境。如果二者相互失調,必然要使生理活動失去平衡、嚴重時就會生病。保持情緒穩定是使植物神經維持內臟器官協調、平衡的基礎。

中醫學提出: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等因情緒變化而引起的生理失調。為了不使情緒影響健康,中醫學提出要做到淡泊虛曠,減少情緒因素的影響,《內經——上古天真論》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當我們情緒穩定,不因為外界刺激而致耗散精神時,就會使疾病不生。

有些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情緒引起的精神病起始於人類的本能衝動與道德、美感和理智之間的衝突。

奧地利精神病醫師弗洛伊德建立的精神分析學派認為,人的心理由三個部分組成,即“它”、“自我”、和“超我”。其一為本能衝動,按“快樂原則”活動,稱“超我”。“它”和“超我”常常處於不可調和的矛盾中。

人們生而具有生和死兩種基本本能。生的本能是性慾、戀愛、建設的動力,死的本能是殺傷、虐待、破壞的動力。

本能的活動,特別是性慾的活動,由於良心的壓抑,不得不採取種種迂迴曲折的途徑以求得變相的、象徵性的滿足。正常人的夢、失言和筆誤等,精神病患者的癥狀,原始社會的風俗習慣,都被視為生和死兩種本能的間接表現。

弗洛伊德的基本思想是從本能生物出發的,但其中是有病理生理學基礎的。

比如我們發現某人情緒不穩定時,大多是生的本能受到威脅,如失戀、所愛的人遭受不幸、理想和事業不能實現或失敗等,或有被人攻擊、遇到誤會等都可能導致人的情緒低落,為了克服這一點,就要發揮我們建設的本能,認識到任何成功都是與失敗比較而言的,失敗是成功之母。

如果我們能從失敗和不幸之中吸取教訓,往往會有意外的收穫,時刻應該記住“百折不撓”以及“取長補短”、“吃一塹長一智”這一類中國人民有益的格言。這對我們心境的改善和事業的成功都是最重要的。

在我國歷史上,逆境對人產生積極作用的例子不可勝數,如周文王被囚羑里而演出《周易》、孔子晚年經受了許多挫折才寫成《春秋》等書,越王勾踐卧薪嘗膽,屈原遭貶而成就《離騷》,司馬遷遭受刑殘而發奮寫成《史記》,歷史上的偉人,很少有一帆風順就成功的。這些事例,都會成為我們改善情緒、奮發向上的動力。

情緒與人的其他心理現象一樣,也是人腦的機能,情緒的產生是人在客觀事物的作用下,大腦皮層與皮層下協同活動的結果。在情緒的生理基礎中,大腦皮層下中樞起著重要作用,如人受到攻擊、生命受到威脅、疾病、失戀、失去親人、事業失敗、失去榮譽等,就會引起皮質下中樞的反應如恐懼或鬥爭、悲傷或痛苦,失望或沮喪等,如果經過我們的大腦皮層的分析、整合而升華,就會產生勇敢、奮鬥、頑強、努力等積極因素。而這些積極因素的產生,就是因為人有理想、道德、美感和理智感等獨特的心理活動才能產生的。

這種升華的情緒被稱為高級情感,也叫情操。高級情感的產生是由人的思維活動控制的,也就是皮層與皮層下中樞協調一致,在客觀事物的作用下而形成的。

人的思維方式對情感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如,同樣是春天,有的則“目極千里兮傷春心”(《楚辭――招魂》),有的則“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登科后》),如果我們要保持樂觀的情緒,就要以幽默、客觀、和諧的思維方式來考慮問題,就會對同樣的事情產生不同一般的良性情緒,比如,一個做丈夫的誇耀自己女朋友多,並且都對他有愛慕之心,恰巧被走過來的妻子聽見了,她說:“這些人都講過,不大喜歡你,不過是你自做多情罷了。”將一場口角化為笑談。

還有一個賣蘋果的老漢,見到一個小男孩偷了他的蘋果,驚慌中掉在地下,老者邊幫他撿起、遞給他,邊笑笑說:“你該拿個兜來,這樣多不方便!”小孩承認了錯誤。任何情況下都需要幽默,這是健康的要訣。

思維方式在重大問題上對情緒的形式起更重要的作用。把成功當作起點,就不會得意忘形,把失敗和挫折、痛苦化為建設性的力量,這對我們養生是極重要的,對事業和理想也同樣重要。比如成功和榮譽就像置於高處、有很大位能的物體,雖高高在上,應謹慎對待,不可趾高氣揚;倘若遇到失敗,可把它比作有高位的物體落了地,雖屬壞事,但位能不會再失,經過努力,可以再向上升。猶如中國古《易經》中的“否極泰來”,和《老子》中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樂觀情緒和有益的心理都會使人產生客觀條件所不能達到的作用。例如同時患癌症的兩個病人,經過檢查,醫生分別斷定兩人會在半年內死亡,其中一中年男性,心情鬱郁,結果在近半年時死亡。

另外一個是將退休的電焊工,他聽到自己的病情,卻打算在半年內騎自行車旅遊全國,計劃實現后,又過了七年他仍然健在,我的鄰居曹先生有心動過速的病症,他平卧床上,意想心跳減慢,半小時后,心率由每分鐘95次降到每分鐘75次。

還有一患白血病的女青年,用靜功結合意念想白血球減少,紅血球增多的辦法,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人的思維活動是人類內在的超級能量,就像美國心理學家馬克斯威爾――馬爾茲說的,是人的內在“成功機制”。在生命的比較簡單的形式中,“生存”的目標僅僅是指個體與種族的實體存在。動物的內在的機制僅僅限於尋找食物和住處,躲避或戰勝自然災害,以繁殖來保證種族的延續。

對於人來說,“生存”不僅僅意味著活下來。人具有諸多的情感和精神的要求,那是動物所不具有的。因此。“生存”對於人來說,超過了肉體的存在與種族的繁衍,還需要某種情感和精神方面的滿足。

人的內在“成功機制”的內涵也比動物要大,除了幫助人躲避戰勝危險,除了產生“性本能”幫助種族繁衍外,人的內在成功機制還能幫助他解難答疑、發明創造、寫詩作曲、管理企業、銷售貨物、探索新的科學領域、求得心境的安寧,發展良好的個性,並在與他的“生存”或者追求美滿生活的其它一切活動中取得成功。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評分

參與人數 1幫助 +1 收起 理由
lcctno + 1

查看全部評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