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建議] 重陽節Logo

[複製連結] 查看: 630|回覆: 7|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paintball123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2-10-14 03:56
由 手機網頁 發佈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看到新的重陽節Logo了,
中國人重視這節日挺不錯,
可是有沒有人跟我一樣,
越看越覺得二老臉色發青是在很不搭耶...
好像有點觸楣頭的感覺哩?
還是一切都是我想太多... =_=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沙發
nightyfly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發表於 2012-10-14 05:53
這2老是Android機器人扮的,出廠塗裝就是綠的 :) 只是應景cosplay一下
就像多啦a夢(我該說小叮噹?)再怎麼裝扮,底色還是天藍色喔.

這次的Logo 我喜歡!

評分

參與人數 2碎鑽 +4 幫助 +6 收起 理由
ghetio + 1 + 1 很給力!
dcnet + 3 + 5 很給力!

查看全部評分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ashleyng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發表於 2012-10-14 17:48
那為什麼cosplay為老人家?重陽是登高,而不是拜祭吧?

因為這讓我想為拜祭先人

點評

香港重陽不是還放大假嗎? 我印象中就是為了祭祖吧?  發表於 2012-10-15 00:02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地板
exo2266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發表於 2012-10-14 18:15

九九重陽要敬老吧-.-

不放老人不然要放年輕人嗎-.-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ashleyng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發表於 2012-10-14 18:23
exo2266 發表於 2012-10-14 18:15
九九重陽要敬老吧-.-

不放老人不然要放年輕人嗎-.-

可能是因為我在香港關係,所以不太清楚要敬老=.=||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s0922269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發表於 2012-10-14 18:27
所以有時候要google一下 不然會鬧笑話...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nightyfly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發表於 2012-10-15 07:48
引用: 秋陽文章九九登高敬老 如下

重陽溯源
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一年一度秋風勁」的重陽。關於重陽節的名稱由來,可推自三國時代曹丕《九日與鍾徭書》中所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佳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該文大意是說,中國自古以「九」為陽數,九月初九日正好是兩個陽數相重,所以稱做「重陽」,也叫做「重九」,「九」還含有「長久」的意思,「重九」意指活得長長久久,當然值得「享宴高會」了。

享宴高會當然要共飲菊花酒,祓除不祥,於是重陽又叫做「秋祓」;而西晉陶淵明喜歡在重九日賞菊,因此也有人稱重陽節為「菊花節」、「金節」。
另外,南朝梁吳均《續齋諧記‧九日登高》載有:「汝南恆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之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作絳囊,盛茱萸以繫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
這段文字生動地描述了重陽登高以及飲菊花酒、帶茱萸避禍求壽的習俗,也因此,重陽節又稱「登高節」、「茱萸節」。
一九五三年,重陽節則經政府明訂為「老人節」,也稱「敬老節」。自此,各縣市在九月九日多有舉辦敬老的各項活動。

重陽習俗
每逢重陽,古人都要頭插茱萸,手提菊花酒,登山遊玩,這些古人留下的許多風俗習慣都有其用意,此從文人墨客所寫的詩篇散文中可得佐證。

登高:
重陽節登高的風俗,起源相傳如上述東漢年間的故事,從此,每逢重陽,人們為取吉利和避災消禍、長壽不老,登高的活動就興盛起來了。
其實登高的習俗自古有之,原自於狩獵之舉,後來演變為娛樂活動。如《晉書》載有:「孟嘉為桓溫參軍,九月九日,溫遊龍山,僚佐畢業,有風至,吹嘉帽墜落,嘉不之覺,溫令孫盛作文嘲嘉。」這是登高覽勝,以至於樂而忘形的記載。

賞菊:
清秋氣爽,菊花盛開,片片金黃,重陽賞菊,雅趣橫生。黃巢寫過詠唱重陽菊花盛開的詩篇:「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東京夢華錄》則記載了宋時重陽賞菊之盛況:「重九都下賞菊……酒家皆以菊花縛成洞戶。」誠是人共菊花醉重陽;「菊友」陶淵明偕知己賞菊時,不禁脫口而出:「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開;客人知我意,重陽一同來。」更別有一番情趣。

王勃的「九月重陽節,開門見菊花」;孟浩然的「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也都描寫了詩人重陽日賞菊的情景。

而古詩:「九月九日望遙空,秋水秋天生夕風。寒雁一向南去遠,遊人幾度菊花叢。」分明是一幅秋爽清新的重陽賞菊風俗畫。

吃糕飲酒插茱萸:
重陽「吃糕」有代替「登高」之意,〈都門雜詠‧花糕〉詩云:「中秋才過又重陽,又見花糕各處忙。面夾雙層多棗栗,當筵題句傲劉郎。」將當時重陽做糕食的盛況,描繪得淋漓盡致。除了吃糕,還得飲菊花酒。據〈西京雜記〉載有釀酒的方法、時間等過程:「菊花舒時,並採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太清諸草木方》則寫到菊花酒的功效:「九月九日採菊花與茯苓、松柏脂,久服之,令人不老。」郭元的詩也說好:「辟惡茱萸囊,延年菊花酒。」可見得重陽節釀製的菊花酒是一種節日健身飲料。

唐代盧照鄰的〈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一詩:「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則生動地描寫了詩人重陽暢飲菊花酒,以及悲秋思人的情懷。

重陽插茱萸之風,在唐代已很普遍,主要是採摘枝葉連果實,用紅布縫成一小囊,佩帶身上,用來避除邪惡之氣。
   
王維的〈九月九日憶東山兄弟〉一首七絕中云: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此詩雖是佳節

憶親之作,卻也鮮明描述了重陽節登高、插茱萸的風俗。

--------------------
敬老,登高都是習俗:)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Lake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發表於 2012-10-15 13:44
或許是地方不同的原因吧,所以文化還是有多多少少差異。我們在logo設計時會以通用方式表現,地方風俗因為很多地方不同,所以很難結合在一起。

點評

嗯...好像樓有點歪歪的, 其實我的意思是臉色發青怪怪的, 好像不太吉利啦, 可能家有長者的關係吧....  發表於 2012-10-15 15:00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