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交流] 中秋節的來歷和傳說

[複製連結] 查看: 523|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676596749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4-3-30 23:57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關於“中秋節來歷”: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
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
分,因而 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
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
自然會期盼家人 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借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
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 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
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
李子、 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
然後由當家主婦 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
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
未被寵倖。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
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
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 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
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
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鬥香、樹中秋、點塔燈、
放天燈、 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遊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
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
美好生活的嚮往。


中秋節的由來與傳說:
中 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
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 後
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
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
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
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
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
傳甚廣。

中秋傳說之一——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後羿的
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
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後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後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後羿除
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羡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
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後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
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粧檯的百寶匣裡,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
不死藥自己成仙。

三 天后,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後羿率眾人
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 己不是蓬
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
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 丈夫,便飛落
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出處:竅門網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評分

參與人數 1幫助 +1 收起 理由
lcctno + 1

查看全部評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