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細嚼慢咽的神奇好處

[複製連結] 查看: 167|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e0629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4-2-19 22:58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如今,我們普遍進入快節奏的生活模式,習慣用最快的速度解決一切,包括吃飯,風捲殘雲、狼吞虎咽都是對其形象的描述。殊不知,這種“加速”進食正慢慢損害我們的身體。

現代人的用餐時間正在急劇“縮水”,在2743人中,有43.31%的人“每天最短一餐”僅用5分鐘;即便“最長一餐”,65.71%的人也只用了不到半小時。在1346位受訪者中,超過五成人吃飯速度過快。

還有統計表明,現代人已從40多年前每餐咀嚼900~1100次、用時20~30分鐘,下降為目前的每餐咀嚼500~600次、用時5~10分鐘。

熱食吃得太快,會給食道帶來很大損害,其他食物吃太快也易影響消化功能。調查顯示,近40%的人曾因吃飯過快引發胃疼、胃脹等不適。

另外,吃飯太快還有其他一些慢性、長期的隱患,比如唾液中的酶來不及起保護作用就會降低食物攝入的安全性;吃得太快會讓人找不準自己正確的食量,容易超出胃腸承受能力;高血糖患者甚至有加重病情的危險;台灣《康健》雜誌還指出,吃飯太快會讓大腦提前衰老。

在快節奏的影響下,原本備受推崇的細嚼慢咽逐漸成為了奢侈品。為此,日本知名健康網站蘭傑(Ranger)近日特別載文介紹了細嚼慢咽的10大神奇好處,提醒大家重拾這個最簡單的養生習慣。

為腸胃撐起保護傘。

中醫養生講究“蟻性”,是指學習螞蟻飲少食微、細嚼慢咽。這種進食方式能夠促進胃液分泌,將食物磨得更細,便於消化吸收並減輕胃腸負擔。細嚼還能增加唾液,其中的消化酶可助消化,還能形成保護胃部的薄膜。

老人牙齒稀鬆、消化功能逐漸減退,各種消化液分泌減少,加之腸道蠕動減弱,更應細嚼慢咽。

有助營養吸收。

充分咀嚼食物可使營養物質更好地被腸道吸收。實驗發現,兩個人同吃一種食物,細嚼的人會比粗嚼的人多吸收13%蛋白質、12%脂肪、43%纖維素。這是因為細嚼可以細化食物中的粗纖維、粉碎包裹的蛋白和脂肪。

減少致癌物質的毒性。

唾液中的氧化酶和過氧化物酶能消除某些致癌物質的毒性。當某些含有致癌物質的食物進入人體時,唾液就是第一道防線。

有效控制體重。

大腦神經接收飽腹感信號通常需要20分鐘左右。細嚼慢咽能延長用餐時間,刺激飽腹神經中樞,反饋給大腦“我已經飽了”的信號,讓人較早出現飽腹感而停止進食,有助於控制體重。

提高大腦思維能力。

日本神經內科醫學博士米山公啟說,細嚼慢咽時,大腦皮層的血液循環量會增加,從而激發腦神經的活動,可有效提高腦力。建議每天嚼一小把生花生或者生葵花籽,不僅增加咀嚼的時間,其中所含豐富的維生素E、卵磷脂和亞麻酸等,還可以營養腦細胞,對預防認知障礙症很有幫助。

保護牙床和牙齦。

咀嚼次數少,會導致下顎退化,從而使牙床變得脆弱。而細嚼、多嚼可以鍛煉下顎力量,促進牙床健康。劉敏說,多咀嚼還能促進牙齦血液循環。

清潔口腔防細菌。

咀嚼時分泌的唾液,含有溶菌酶和其他抗菌因子,可以有效阻止細菌停留和繁殖。因此口腔內的傷口一般都可以自愈,很少會感染。

有利於控制血糖。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日本科學家發現吃東西太快是最容易增加糖尿病患病風險的壞習慣,這類人發展為糖尿病前期的風險是健康人的兩倍。

進餐后30分鐘出現胰島素分泌高峰,糖尿病患者如果進食過快,胰島素會跟不上,葡萄糖迅速進入血液循環,造成血糖升高。

減少皺紋,延緩衰老。

唾液里含有唾液腺激素,能夠參與到促進皮膚細胞分裂增殖、維持皮膚彈性的活動中。另外,咀嚼會鍛煉嘴巴周圍的肌肉群,令臉部肌肉更緊緻。在以長壽著稱的地中海地區,人們一頓晚餐可以吃三四個小時,這也被認為是當地人的長壽秘訣之一。

緩解緊張、焦慮情緒。

吃飯時細嚼慢咽,集中注意力,可以讓味蕾充分享受每一種味道,食物也越嚼越有味,既飽肚子又飽口福。從心理上說,則能讓人在忙碌一天後安靜下來,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喧囂的都市生活,令人心情愉悅起來。

最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用15~20分鐘吃早餐,中、晚餐則用半小時左右。對老年人來說,每口飯菜最好咀嚼25~50次。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評分

參與人數 2經驗 +2 幫助 +3 收起 理由
lcctno + 1
Albar + 2 + 2 很給力!

查看全部評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