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2013/08/23 07:31 《各報要聞》6理由,亞洲金融風暴不會重演
【時報-各報要聞】亞洲華爾街日報周四報導,近期亞洲又浮現幣值重貶、經常帳赤字激增、央行焦頭爛額等
,曾見諸於1997年金融危機時的景象,不過西班牙BBVA銀行首席亞洲經濟學家史瓦茲(Stephen Schwartz)
從6大因素,說明今天的亞洲和當年已不可同日而語,金融危機不致於重演。
史瓦茲曾以國際貨幣基金(IMF)亞洲區事務官員的身分,見證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到落幕,之後又在印
尼工作及居住,看著亞洲療傷復原。
他比喻說:「若亞洲金融危機是10,則目前仍只在3。我直覺認為,這是短期的投資組合調整,將會過去
。」他從6大因素,說明今天的亞洲和當年已截然不同。以下為6大理由:
一、浮動匯率:不同於1997年的是,今天亞洲國家大都採行浮動匯率制,所以雙印、泰國等的幣值重貶
10%,短期或許會傷及投資人及企業,但中期則有助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並將刺激進口。
二、外匯存底:目前亞洲各央行的外匯存底,都遠比1997年時充沛,如印度有2,540億美元,泰國當年幾
乎身無分文,現在則有1,700億美元。
三、透明度:當年泰國隱瞞其有300億美元押在遠匯市場部位上,讓IMF團隊震驚及措手不及。現在亞洲
國家就其銀行體系的準備、壞帳等,大都已充分揭露。
四、經常帳收支:目前雙印的收支均見惡化,泰、馬亦然但程度較輕。但1997年時則港、韓及菲也都有
龐大逆差,今天這3國都享有順差,台灣的順差更遠多於當年。
五、外債:亞洲國家的外債過去幾年來雖然增加,但迥異於1997年的是,目前大都以本國貨幣舉債,所
以資金外流導致本幣貶值時,受到的衝擊較小。
六、銀行改革:亞洲國家的銀行監理規範已遠較昔日嚴格,對授信的監督較為完備,昔日的盲目投資、
有疑慮投資、勾結性放款等情事,都已大為減少。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李鐏龍/綜合外電報導)
==================================
資訊來源:時報資訊公司
如果您覺得還不錯的話 請幫我評個分數或是送朵花給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