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講一句不客氣的話:「農委會就是無能!」
去年,農委會被逮到隱匿「高病原性」禽流感之後,為了平息這場突如其來的風暴,
最有效的「黃金準則」,當然就是把農民推到第一線,大打「產業牌」。
用這一招,說服民眾、對付媒體、交代行政院、應付總統府,綽綽有餘。
因為,「不可影響農民生計,要盡快平息疫情風波」這句話,
就足以把官員隱匿疫情的惡行,給淡化掉,「顧全產業」成了隱匿疫情最佳的藉口。
如果,隱匿疫情是為了顧全產業這個邏輯說得通,
那為什麼這次的狂犬病疫情,沒有影響到產業,農委會卻依舊試圖隱匿?
其實,如果我們把農委會的基因拿到Google上面去比對,
你會發現「福國利民」這些東西,根本不會出現,「隱匿」才是他的本質,
至於,荒腔走板的狂犬病應變策略,則讓我們發現,農委會吹破的防疫氣球,惡臭難聞。
膨風數據掩飾疫情
如果,7月16日的「狂犬病專家會議」沒有確認台灣爆發狂犬病疫情,
農委會肯定會自豪地說:「台灣是全球僅有的10個狂犬病清淨區之一,因為沒有病例。」
就算不小心檢驗出狂犬病毒,他們也一定會推給「境外移入」,
如果沒有病例就是非疫區這個邏輯成立,那沒有醫學檢驗的地方不就都是非疫區?
官方只要不檢、不驗就好啦!
事實上,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對於非疫區的認定,在野生動物、犬貓必須有一定強度的監測數據,
因為,狂犬病有9成病毒被發現在野生動物,犬貓只佔了3~5%。
然而,在過去10年,台灣卻只監測流浪犬貓及金門的蝙蝠,
老實說,這樣的監測數據,根本無法拿來當成「非疫區」的證據,
而這就是農委會慣用的隱匿手法,完全沒有科學依據,只用膨脹的數據來進行掩飾。
也該整頓神隱官員
除了膨脹的數據,曲解文獻更是農委會的專長,像台大龐飛的研究團隊,把檢體送交家畜所複檢之前,
就已經逐一完成OIE所列的檢驗項目,同時完成了基因體的定序,
但家畜所卻以「檢體不是活腦,無法確診」為由,進行干預。
另外,在7月26日台東錢鼠被檢驗出狂犬病之後,隔天,
竟然由不具防檢疫專長的防檢局長張淑賢召開記者會,改稱可能是麗莎病毒第三型,有待基因定序做最終確認。
而這也讓我們看到了「禽流感事件」的翻版,防檢局這個行政單位再度介入檢驗單位,
可見農委會的防疫措施,不但要「能吹」,同時也要「會喬」!
看完農委會一連串的荒謬邏輯,該如何釐清問題?
其實很簡單,
第一、調查誰在背後搞鬼?誰負責近10年的監測?誰堅持莫名奇怪的活腦標準?誰告訴張局長,錢鼠是麗莎病毒第三型?
第二、查明誰提供一連串假數據給農委會最高防疫主管,讓陳保基進退失據,最後導致民眾恐慌、防疫人員不安。
第三、徹底整頓在禽流感、狂犬病疫情當中,神隱的動物防疫組官員,
因為,當管主野生動物的「官」不認識鼬獾、掌管雞的不知道養雞場長怎樣,
所以囉,除了吹牛做防疫,還真的不知道,他們能做什麼?
作者: 李惠仁
紀錄片導演,作品《不能戳的秘密》揭發台灣禽流感問題
來源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