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外人」時
我們總是謙和 有禮 包容……
那麼 我們為什麼不能用相同的態度
對待身邊最親近的「家人」呢
換個方式
我們會更容易得到家人的親近與喜愛
儒家說 齊家治國平天下
孟 子 曰 : 「 孔 子 登 東 山 而 小 魯 , 登 太 山 而 小 天 下 。 故 觀 於 海 者 難 為 水 , 遊 於 聖 人 之 門 者 難 為 言 。 觀 水 有 術 , 必 觀 其 瀾 。 日 月 有 明 , 容 光 必 照 焉 。 流 水 之 為 物 也 , 不 盈 科 不 行 ; 君 子 之 志 於 道 也 , 不 成 章 不 達 。 」
譯 : 孟子說 : "孔子之道崇高偉大 , 如同登山 , 登得越高 , 望得越遠 , 眼界也越大 , 像登上東山下看魯國 , 就覺得魯國小了 ; 登上更高的泰山看天下 , 就覺得天下也小了 . 所以見過大海的人 , 就會覺得百川的水和大海一比 , 都算不得為水 , 難以吸引他了 ; 在聖人門下遊過學的人 , 就會覺得其他各家的言論 , 都算不得為言論 , 難以吸引他了 . 看水是有方法的 , 一定要看它壯闊的波瀾 , 才知道它有沒有本源 ; 日月具有光的本體 , 所以能無所不照 , 凡是能容納光的小縫隙 , 一定能照到 . 流水這種東西 , 不把坑坎注滿了是不會往流的 , 君子立志學道 , 也是循序漸進 . 不做到蓄積深厚.文采外現 , 是不能通達正道的 ."
盈 科 而 行 - 孟 子
但實際生活卻如上文 值得我們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