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耶爾能否帶領雅虎走出泥潭?
導讀:MarketWatch專欄作家普萊蒂(Therese Poletti)認為,儘管非常艱難,梅耶爾還是有機會帶領雅虎走出困境的,但是她必須汲取喬布斯等前輩的經驗,聰明地打造好自己的計劃。
以下即普萊蒂的評論文章全文:
在科技行業,一家公司失敗之後捲土重來的故事是非常罕見的。
再具體而微到互聯網公司,這樣的事情更是近乎不可能。儘管一切都有一個過程,但是當創新已經不再,硅谷的人們就會自動宣判你的死刑,而且大多數時候,他們都是正確的。
在過去二十年間,科技業界最著名的東山再起故事分別是發生在IBM(IBM)和 Apple (AAPL),但這兩者之前都是計算機公司的身份。
可是,在互聯網公司當中,死去者的數量是要遠遠超過倖存者的。這就是今日的雅虎(YHOO)所面對的世界。
梅耶爾(Marissa Mayer)這位前 Google (GOOG)著名高管現在正面對著雅虎首席執行官這樣富於挑戰性的任務。她缺乏擔任首席執行官的經驗,而且她試圖拯救雅虎和其已經江河日下的品牌的努力必然會被觀察家們置於顯微鏡下。
我MarketWatch的同事、專欄作家弗里德曼(Jon Friedman)認定,雅虎已經沒有了任何希望,但是我卻覺得,雅虎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還是有獲得新生的可能性的。梅耶爾是一位罕見的女工程師,年輕,有魅力,而且備受推崇,似乎確實有魔力完成這一任務。
眾所周知,過世的前 Apple (AAPL)首席執行官喬布斯(Steve Jobs)正是硅谷最引人注目的東山再起大戲的總導演,儘管梅耶爾已經不可能再受到喬布斯的親炙,但是她確實可以從喬布斯的經驗當中總結出一些竅門,找出一些線索,獲得一些幫助。
1) 以完全冷靜,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眼光對雅虎的所有產品進行一次全面評估。1997年重回 Apple 之後,喬布斯將 Apple 的全部能量都聚焦在四個產品領域:消費者、專業、台式機、便攜設備。這才為後來進軍那些全新的領域奠定了基礎,比如數碼音樂、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
2) 在讓 Google 專注於核心力量之後,發起一場行銷攻勢,讓消費者和合作夥伴清楚地瞭解雅虎的情況。多年以來,雅虎的每一位新任首席執行官都未能回答一個簡單,卻又至關重要的問題,這就是:雅虎到底是什麼?如果梅耶爾能夠清楚地找到雅虎的定位,說明雅虎的任務,她就可以通過廣告宣傳來引發消費者的共鳴,就像 Apple 的“Think Different”廣告那樣,不必展示任何一種產品,而是要告訴大家自己究竟是怎麼回事。
千萬不要重蹈前惠普(HPQ)首席執行官菲奧莉娜(Carly Fiorina)的覆轍,讓自己的面孔出現在廣告當中,那是個巨大的錯誤。在惠普的廣告當中,菲奧莉娜自己站在了一個仿製的傳奇車庫場景當中,為公司代言,結果在硅谷遭到了廣泛的嘲笑,而惠普的重生也就此夭折了。
3) 堵住雅虎消息外流的渠道。眾所周知,喬布斯就非常堅信言多必失的理念,在 Apple 建立起一種超級保密的企業文化,如果有人不合時宜地對媒體說話,常常會因此被開除。儘管我們媒體都喜歡願意披露秘密的人,但是這也可以被解讀為是不忠。
4) 像喬布斯那樣按照自己的直覺行事。或許,這會讓雅虎一團糟的主頁得到重新整理。儘管該公司已經進行了一系列重新設計,但是Yahoo.com看上去還是和過去一樣的混亂。梅耶爾專注於用戶界面,希望雅虎也能夠學習到 Google 頁面簡單明了的精髓。
在對主頁進行評估時,她或許還可以去掉一些網站的糟糕內容。比如說,將一部分只是對明星搖尾作態的omg!內容換成更尖銳的寫手的作品,比如著名的博客人Tom and Lorenzo。這個,梅耶爾是懂得如何去做的。
5) 在雅虎內部挖掘人才,並且留住他們。同時對外廣泛招兵買馬。當初喬布斯曾經說服天才設計師艾維(Jony Ive)留在 Apple ,還從外部招募了庫克(Tim Cook)為首席運營官,同樣,梅耶爾也需要在雅虎內部找到明星工程師、網頁設計者,以及計算天才,同時讓公司的新人們瞭解自己的使命。只有這樣,富有希望的新產品才真正可能誕生。
毋庸贅言,梅耶爾是有一些優勢的,比如她的工程師背景,她在 Google 的成就,以及她的產品管理能力,但是她卻從沒有真正管理過一家大公司。她的工作不會輕鬆的。
可是,她現在又確實是迎來了可能一生只有一次的機會,重振一家還擁有不少支援者的公司。或許,她可以從喬布斯的 Apple 之旅當中得到一些啟發,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子衿)
來源 香港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