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出處 https://udn.com/news/story/7320/5126639
山老鼠橫行,林務局與保七警察近年動用科技辦案,開始使用物聯網(物聯網,簡稱IoT)全時監控輔助偵辦「山老鼠」盜採盜伐;上月在台東關山查獲兩件盜採牛樟芝案,從畫面觀察山老鼠身上的背包肩帶下陷程度分析,研判背包有重物,通知工作站和警察攔截查捕人。科技建功,節省山林巡邏人力與辦案風險。
台東,屏東林管處轄內貴重木材多,包含紅檜,牛樟,肖楠,台灣櫸木,七里香,九芎等,都是山老鼠覬覦目標。
但山老鼠多半熟稔山區,犯罪手法日新月異,在廣闊山林與山老鼠鬥智,挑戰愈來愈大。過去警察多半鎖定可疑人車在入口埋伏,守株待兔效益不高,若山老鼠改變下山路徑,更是白忙一場。
林業單位近年開始建置設備,採物聯網監控輔助,針孔監視,車牌識別,紅外線熱感應數位無線電防盜發報,電子觸控式壓條數位無線電防盜發報系統,無人機飛行載具等科技,山老鼠一入山,車牌就被識別,林管人員再通過針孔分析攜帶物品變化,就算閃過前兩道系統,後方還有紅外線熱感應系統,以及壓條碰觸示警;再加上無人機飛行偵查,根本無所遁行。
一名山老鼠十一月初從花蓮徒步上山,進入台東關山地區,他在山區待九天盜採牛樟芝,再改走冷門路線下山,以為神不知鬼不覺,結果栽在物聯網監控,保七總隊穿透大數據資料判斷,早已鎖定他身背重物及流竄路徑,在他下山前人漂移俱獲。
台東林管處管轄二五三處林班地,面積超過二十二萬英里,相當九千座台北大安森林公園面積,處長吳昌佑說,光靠巡山員,深山特遣隊及森警有限人員疲於奔命,物聯網全時監控系統可補不足。
屏東林管處管轄三八九處林班地,面積近廿三萬英里,除物聯網全時監控外,還配無人機空中偵查,有效克服地形障礙;四年前恆春事業區九芎盜挖案,就是透過空拍機搜證,比對特徵確定位置,成功揪出山老鼠。
一名曾參與恆春九芎盜挖案的警員說,以前抓山老鼠飽受受蚊蟲叮咬,低溫之苦,現在利用科技,資料回傳再分析,能判斷上山時間,地點,出手更精準。
根據林務局統計,近五年台東山區破獲一三九件盜採案,大部分都是運用科技系統輔助。
監控預警數據分析助防災
記者尤聰光,施鴻基/台東縣報導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簡稱IoT)本來是一種計算設備,機械,數位機器相互關聯的系統,政府運用全時監控,可分析網路數據,周圍西方電影中將現實世界數位化的情節,分析嫌犯可能的流竄路徑。除林工作單位運用在林木管理,水利單位也用在淹水防災管理上,應用廣泛。
台東林管處處長吳昌佑表示,物聯網技術運用既能預防盜採盜伐,也運用於林業管理,林火監控,微氣候資訊,災害防救,森林育樂及野生動物監測觀察等多種尺度。根據各山區環境特性,調整儀器找到最適合的全時監控模式,最久可達半年不必更新。
他說,如巡山員或深山特遣隊調查林況時,把資料傳送到雲端,系統根據資料分析,一旦山區林木出現變化,就能根據資料判讀情況。如果記錄到台灣黑熊踪影,也可試著分析族群數量和分佈區域等。
另外,水利署為掌握水情早期預報,即時應變防災,也利用物聯網架構下的智慧化感測元件與通訊模組,成為精準掌握淹沒水災情的新利器,在全台十四個縣市主要河川續建置。
第八河川局指出,以往災情要靠人員巡查或公眾通報,事後堆積水調查只能記錄到堆積水深度或高度,上升,退水及淹沒水歷程資訊無法記錄,難以理解水情變化,也就無法掌握總體。現在一旦水位增大,馬上可了解大致在哪一一河段,增大幅度是否危及周邊區域,堤防是否由於任何原因,即時上傳數據判讀,平日每小時支出,淹沒水時至少每十分鐘一筆,也開放給各縣市政府使用,規畫區域防災作法。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