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交流] 中國最早被命名的恐龍

[複製連結] 查看: 256|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iamjason008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4-2-27 00:45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作爲世界上最重要的恐龍產地之一,中國的恐龍化石發現地遍及東西南北。雲南、四川、山東、内蒙、新疆等地都以出土了大量的恐龍化石而聞名於世。中國最早被科學地命名的恐龍化石卻正是發現在黑龍江省、黑龍江畔的一個小漁村附近,這個小漁村就是嘉蔭縣的漁亮子。  
滿洲龍


  由於黑龍江水的長期侵蝕,沿江兩岸的地層不斷地被剝蝕,里面埋藏的恐龍化石就不斷地被沖刷出來,暴露在江邊的河灘上。當地的漁民發現了這些化石後非常驚奇,因爲他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粗大的動物骨骼。消息不迳而走,被對岸的俄國軍官聽到了,就前來調查並采集化石。最初,俄國人把這些大化石骨頭誤認爲是猛獁象,而且在俄國伯力地方報紙上作了報道。俄國地質學家被這一報道所吸引,從1915年至1917年連續到我國進行了三年的大規模考察和發掘,采集到一批恐龍化石。他們把采到的化石進行了修理,並配上三分之一的石膏模型,把這些化石裝架起來,陳列到彼得堡地質博物館里。研究認定,這是一種鴨嘴龍,高4.5米,長約8米,俄國地質學家把它命名爲滿洲龍。

  嘉蔭出土的這些滿洲龍化石顏色大多是深褐色或黑色,埋藏在礫岩中,石化程度很高,質地堅硬,黝黑發亮。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很可能是由於含化石的礫石層是含油層位,因此地下的石油長期浸泡化石的緣故。

  鴨嘴龍是恐龍家族中的晚輩,生活在白堊紀晚期,是一類以植物爲食的素食恐龍。它們那兩條巨大的後腿與長長的尾巴構成一個類似於三腳架的裝置,足以支撑其笨重的軀體。它們前肢短小,自由地懸在身體上部,可以用來抓取樹上的枝葉。它那高昂的頭上長着一張偏平的鴨子似的嘴,嘴里長着數百顆小牙齒。這些牙齒呈棱柱形,牙根細長,一層層地鑲嵌排列着。這樣,當上層牙齒磨蝕殆盡,下層的牙齒就長上來補充。因此,鴨嘴龍就有了能夠自我修複和更新零件的用於研磨粗纖維性食物的高效器官,這也許正是它們特别適應於白堊紀晚期的生態環境的原因,因爲,到了白堊紀晚期的時候,地球上柔軟的蕨類植物已經衰落,而多粗纖維的、較硬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已經開始成了地球植被中的優勢類群。

  嘉蔭縣不僅出土了屬於鴨嘴龍的滿洲龍化石,還發現了似鳥龍化石和大量的植物化石。對這一生物群落的研究和分析表明,現在如此寒冷的黑龍江畔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氣候溫暖潮濕、植物茂密繁盛,氣候條件與現代的海南島差不多。

  令每一個中國人深感遺憾的是,中國出土的第一條被科學命名的恐龍並沒有被珍藏在中國。好在,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地質學工作者和古生物學家在那條恐龍的附近又找到了新的恐龍化石地點,發掘出了一批新的滿洲龍化石。這些化石現在陳列在黑龍江省博物館、中國地質大學博物館等科普場所里,正在向觀眾講述着6500萬年前的故事。


資訊來源: 中文百科在線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評分

參與人數 3幫助 +3 收起 理由
ggyy77880 + 1
狐仙 + 1
lcctno + 1

查看全部評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