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給心理補充“營養” 7件事讓你充滿正能量

[複製連結] 查看: 201|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e0629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4-2-13 01:39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補鈣、補腦、補血……你千方百計給身體補充營養,不希望身體缺了“營養”。但你知道嗎?其實你的心理同樣會出現“營養不足”的情況。

維持身體健康需要蛋白質、脂類、維生素等營養素,保持心理健康也需每日攝入7種“營養素”,才能讓人在浮躁、攀比、勾心鬥角等不良風氣下整合正能量。

1、專註是蛋白質

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專心致志地完成一項任務時,就像給大腦補充蛋白質,讓每一個神經元都深度連接,鍛煉思維能力和敏銳度等,更容易體驗價值感。

當專註於瞬間體驗時,自我意識沒那麼強,不好的評價、別人的嘲笑、情緒的起伏就難以影響心情了。

2、健身是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生物體維持生命活動的直接能量來源,還與抗凝血、免疫等功能有關。在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儘可能做有氧運動,能強健大腦,改善心理狀態,提升心理“免疫力”。

但研究顯示,如果在健身前所做的工作讓心理壓力過大,那麼鍛煉會讓人更疲憊。此時不妨靜坐冥想或做做瑜伽,能讓心情很快靜下來。

3、玩耍是維生素

維生素是維持生命活動必需的有機物,也是保持人體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質。

像孩子一樣,允許自己隨意、有創造性、像玩耍一樣地享受新奇體驗,不為那些不值得擔心的事情憂慮,就像補充了維生素,讓內心更有活力。

4、聯繫是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雖不能被消化,卻可以增強消化功能,快速排泄膽固醇和有毒物質。

與朋友、老同學、親人相聚就像攝入膳食纖維,滿心煩惱瞬間消散。讓心與大自然在一起,感受鳥鳴聲、花香味,凈化心靈,改善心情。

5、發獃是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在人體內含量極小,卻可以維持一些決定性的新陳代謝功能。

在工作間歇或休息日發發獃,比如坐車時盯着外面的行人天馬行空地胡思亂想,或看書看到一半突然回過神來,但剛才那幾頁說了什麼卻一點也想不起來,無需太久,卻能幫助放鬆精神。

6、睡眠是水

水是每個生命都必需的元素,卻被大多數人忽視。睡眠也一樣,大家寧願花更多的時間來計劃假期的娛樂活動,也不去思考怎樣創造一個理想的睡眠環境。睡眠質量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身心健康。

花點時間合理安排睡眠,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使你人生1/3的時間變得質量更高,能獲得更多的競爭優勢。

7、內省是脂類

脂類主要給身體供應能量,內省就是對日常所做的事進行自我檢查,把注意力集中在感知、印象、情緒和思想上,有助於更好地整合思維,去粗取精,為以後的工作注入能量。

愛和寬容,是你生活的“維他命”

關於愛

愛能伴隨人的一生。童年時代主要是父母之愛,童年是培養人心理健康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若得不到充足和正確的父母之愛,就將影響其一生的心理健康發育,很多成年人的心理障礙都與童年缺少父母之愛有關。

愛有十分豐富的內涵,不單指情愛,還包括關懷、安慰、鼓勵、獎賞、讚揚、信任、幫助和支持等。一個人如果長期得不到別人尤其是自己親人的愛,心理會出現不平衡,進而產生障礙或疾患。

關於寬容

人生百態,萬事萬物難免都能夠順心如意,無名火與萎靡頹廢常相伴而生,寬容是脫離種種煩擾,減輕心理壓力的法寶。但寬容並不是逃避,他是豁達與睿智的。

保持心理健康的關鍵是要學會自我調試,善於駕馭個情感,做到心理保護上的自立、自覺,主動為自己補充健康的心理營養素,在必要時,也給他人提供能夠讓心理健康的“營養素”。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評分

參與人數 2幫助 +2 收起 理由
lcctno + 1
iamjason008 + 1

查看全部評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