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鷹派轉鴿派 夏隆在以呼風喚雨30年
2014年01月11日20:54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報導】今日病逝的以色列前總理夏隆1928年出生在英國託管下的巴勒斯坦,14歲就加入地下軍事組織「哈伽拿」,從軍表現傑出,卻遭長官評為「聰明但不聽話」。他立下諸多汗馬功勞,包括在1967年「6日戰爭」期間,率領以軍大敗阿拉伯聯軍,戰績彪炳。他於1973年轉向從政,在當選國會議員後,陸續出任總理等多項公職,政治生涯卻是忽起忽落,有如雲霄飛車。
夏隆一生致力於保障以國安全,對於巴人下手強硬,毫不留情。尤其在1982年,他擔任國防部長期間,下令入侵黎巴嫩驅逐巴解組織,間接導致貝魯特上千名巴人難民慘遭屠殺,甚至被質疑應以戰犯身份受審。2000年他明知可能後果,仍蓄意造訪「聖殿山」挑釁巴人,引爆以巴慘烈血腥衝突,更為各界抨擊。
他晚年由「鷹派」逆轉為「鴿派」,一舉一動備受國際關注。2003年他以推動和平為由,宣佈片面從加薩走廊撤離屯墾區,國內民眾激烈抗爭,國外獲得一致好評。2005年,他完成加薩撤屯後,眼見同黨不支持,率而宣佈退出自創的「聯合黨」,新創「前進黨」,意圖在隔年大選搶攻中間選民支持。未料大選未至,夏隆就兩度中風,2006年1月入院後昏迷不醒,無法視事,替中東和平投下巨變。同時間巴人激進武裝組織哈瑪斯在議會大選獲勝,籌組自治政府,更讓以巴關係充滿不確定性。
夏隆以其軍事背景和獨樹一幟的領袖風格,在以國政壇呼風喚雨超過30年,政論家形容他至少換過6個政黨,簡直是「不折不扣的政治投機份子」。然而他在撤屯方面卻無視於毀譽參半而孤注一擲,「他從不在乎別人喜歡或討厭他,也不管對方是阿拉伯人或以色列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