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社會] 彭明輝:擁核也要有配套

[複製連結] 查看: 211|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cctno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3-12-15 08:09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彭明輝:擁核也要有配套
2013年12月15日01:42   
     馬英九與擁核的人一再表示:反核的人要有配套。反過來說:擁核難道就不需要配套?擁核的人對於不利於核電的訊息一概以誇大而扭曲的方式加以辱罵,甚至對發言者極盡污辱與人格的攻擊,早已經違背開放社會應有之公共討論原則。但是對於無力駁斥的不利消息,則採取鴕鳥策略,當作沒聽到,完全不予回應。這樣的態度絲毫無助於釐清完整的真相,也算不上是負責任的態度。

    其實,台灣地狹人稠而物資貧乏,綠能發展潛力太小,火力發電對附近居民的健康傷害太大,而核災的後果則是台灣沒有能力承擔的。惡意的叫囂與誇大其辭的抹黑、辱罵無助於解決台灣的艱難處境,不如把擁核與反核當成一場配套的比賽,看誰的配套比較周全,社會成本與風險較低,這樣才真的有助於台灣在萬難中找出最可以被接受的配套方案,從而表現出學術與專業的正面力量。

    我在《有核不可?擁╱反核的33個理由》這本書裡提出對擁核者最有利的三個理由:台灣的綠能發展潛力僅佔總發電量的20%以下,火力發電害死的人約是核電罹難者的十倍,而福島核災致死的人可能會低到接近自然輻射下致癌的人數;另一方面,我在書中也提出對反核者最有利的幾個理由:高價能源下台灣未來的電力需求遠低於台電的估測,國科會的研究報告表示台灣減碳空間最大可達50%,而且全國還會淨賺一千億美金,如果再配合時間電價等需求面管理,即使沒有核電廠台灣也不會缺電。

    在《有核不可?擁╱反核的33個理由》這本書裡我也同時提出對擁核最不利的兩個理由:福島事件之後的社會成本高到台灣根本承擔不起,而台灣根本沒有能力處理用過核燃料。擁核者如果願意進行良性的競賽,最佳策略是針對以上兩個問題提出大家能信服的配套措施來說服國人。如果政府有能力將核災的後果降低到台灣社會承擔得起的程度,且能妥善處理用過核燃料,台灣還有誰會非理性地反對核能?

    歐洲有些人因為反對火力發電而支持核電,但是歐洲沒有一個國家在首都三十公里附近有三座核電廠,因此核災的社會成本大相逕庭,台灣必須要有符合自己現實條件的論述與配套。

    以台灣的現實條件而言,淨空三十公里的話,新北市將必須撤離數十萬至數百萬人,交通工具要去哪裡徵調?公路會不會塞爆?慌亂中誰來指揮交通,維持秩序?這是新北市政府作得到的?還是要調動附近軍隊?指揮系統如何協調?

此外,新北市大多數居民收入微薄,撤離後要繼續繳原有的房貸,又要繳新住所的租金,而且要失業數年或終生失業,誰來給予他們經濟上的支持?還是說要請國際上最有名的保險公司來負責理賠,並且把風險成本換算成保費,由政府或台電公司來支付?沒有這個配套措施就硬要國人接受核電,這是極端不負責任的行為!

    其次,數十年前核電廠開始營運時,核電工業界對用過核燃料曾有一套完美的A計畫:將用過核燃料中97%的鈽和高濃度鈾萃取出來,當做較新型的「先進行快速反應器」的燃料,剩下3%的高階核廢料放進地下永久儲存。後來,「先進行快速反應器」因為成本太高而很難商業化,所以小布希和歐巴馬都大幅削減相關研發經費,使得這個計畫形同胎死腹中。另一方面,印度把商用反應爐中的鈽取出來製作核彈而試爆成功,使得卡特總統在防範核武擴散的考量下實質上廢止了鈽和高濃度鈾萃取,這也使得必須永久儲存的核廢料從3%激增為100%,並可預期核後端營運成本將遠高於預期。屋漏偏逢連夜雨,美國地質學家探勘後認定一百萬年內不會有滲水問題的猶卡山,卻被發現地表水光是四十年就已滲透地層,估測與實際差距25,000倍,使得民眾與盡失信心,而歐巴馬政府也不得不永久取消猶卡山的執造。

    結果,美國大量的用過核燃料無處可去,而被迫採取露天乾式儲存。但是核電廠卻說乾式儲存費用是因為政策變更而衍生,不該由他們支付,並且被法庭裁定勝訴。而環保團體也說政策變更不是納稅人的錯,不該由納稅人買單,因此法庭又裁定該經費不可以從政府稅收支付。目前這項經費根本不知道該由誰支付。在這種窘境下,要期待美國替台灣處理用過核廢料,無異於緣木求魚。

    所以,馬英九和擁核團體如果有責任感,就應該說明台灣用過核燃料實際可行的處理辦法,以及多出來的核後端龐大處理成本要由誰支付。

【編按】
最即時的新聞、最銳利的評論,都在《蘋果日報》即時新聞。《蘋果日報》即時新聞開闢名家專欄,每週刊出日期如下:
星期一:黃國昌、王丹
星期二:南方朔、楊照
星期三:漂浪島嶼、賴士葆
星期四:膝關節、楊志良
星期五:馮光遠、丁允恭
星期六:羅文嘉、柯一正
星期日:彭明輝、劉寶傑
(作者群陸續增加中)


資訊來源: 蘋果日報


感謝收看! 這帖不代表我的想法 這只是轉貼帖 希望這些訊息能幫的到您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