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2013/12/11 07:56 《金融》壽險不動產評價,擬另闢蹊徑
【時報-台北電】壽險業投資用不動產評價可能「另闢蹊徑」。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10)日聽取保險局報告
不動產評價方案,發現保險業投資的不動產若全數以收益法評估,可能出現資產減損,且與計算RBC認列不動
產增值的方式不同,有些公司更可能要大幅增資。
相關人士指出,曾銘宗初步裁示,不排除讓保險業採取另外的方式列帳。
據了解,曾銘宗要求保險局立即試算二大層面,第一是所有投資用不動產若以收益法、折現率2.125%計
算,資產減損的金額是否很嚴重;第二是若RBC也採取收益法方式計算不動產增值,有多少公司RBC可能往下
,需要增資,增資金額又有有多少。
相關人士指出,曾銘宗表示,若衝擊很大,不排除要對保險業「另闢蹊徑」,也就是壽險可能與其他上市
櫃公司採取不同的評價方式。
目前證期局已開始預告相關財報新規定,所有上市櫃公司從明年第1季起,若投資用不動產要選擇用「公
允價值」評價,則只能採取收益法,目前折現率2.125%;若是素地則是用土地開發法,同樣也要將開發收益
折現,草案預計本周完成預告。
證期局表示,要再看外界對這次內容的反應如何,才會作最後定案,但以往金融業是特殊業別,在財報準
則上的確可有不同的規範。
由於今年上市櫃公司以IFRSs開帳,有200多家上市櫃公司不動產選擇用公允價值開帳,增值金額達4,000
多億元,金管會擔心若再增加市場法鑑價,有580家上市櫃公司有投資用不動產,且很多是傳產業早年廠房,
目前成為閒置空地,但位於台北市、新北市,若用市場法及收益法評估,整體上市櫃公司不動產增值金額可
能在8,000億到1兆元間。
金管會擔心,這樣對財報影響過大、且有可能助漲房市泡沫,因此決定用相對保守方式,只准許收益法且
有最低折現率來計算。
但壽險業對此反應,有些大樓是以1.8%左右的投資率買入,現在若以2.125%折現,馬上就有資產減損,
同時RBC允許在自有資本50%的範圍內,認列不動產增值利益作為自有資本,即可允許市場法與收益法並用,
若財報只准收益法,會變成RBC計算方式比財報寬鬆的情況,但若RBC也用收益法,則會有壽險公司需要增資
。
金管會內部有一提案,是讓保險業提早適用市場法及收益法自選的「公允價值」,限制分配,以先因應未
來保險會計上路,負債面即保單也要以市價計算時,可能增提準備金的壓力。(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
彭禎伶/台北報導)
資訊來源: 時報資訊公司
感謝收看! 這帖不代表我的想法 這只是轉貼帖 希望這些訊息能幫的到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