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分享] 模糊

[複製連結] 查看: 269|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u786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3-11-27 00:07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如果老闆對你說:「只要你是對的,我百分之一百支持你!」
請不要高興,這句不負責任、模稜兩可的話,會讓你萬劫不復。

法國皇帝拿破崙說:「信守諾言的最好辦法,就是不作承諾。」
這句名言可以多面解讀,其中的一種解讀是:做事要模稜兩可,不明不白,切忌使用清楚的語言。

用現代的政治術語來說,就是「創造性模糊」,就是講不清楚,說不明白。模糊,便是兩面人的「面具」之一。

掌握權力的人,最討厭負責,因為權力讓人偉大,既然偉大,一切有損英明之事都要排除,最好的辦法便是「有權無責」。

從古到今,最高領導人大都是不負責任、不表立場、不置可否。

古代皇帝批閱奏章,或作政策裁示,用「朕知道了」,二十世紀的民選總統、大企業領導人批閱公文只用一個「悉」。
悉是什麼?悉就是「朕知道了」的文言文,一位漫畫家對「悉」做這樣的詮釋:「悉的精義是:我知道你所報告的事,
但不表示我同意你那樣處置,我也不知道你是否會做砸,我的知道不一定是真的知道,也很難說是不知道,
總之我知道你必須負起完全責任‥‥」模稜兩可的本事,盡在這個「悉」字中。

「自我模糊」之道

曾經擔任銓敘部部長的關中,在一場談「文官制度的改車」的演講中說,不少擔任幕僚的公務人員,
秉持著「沒事不找事,有事必推事,事事多請示,包管你沒事」的原則混日子,這二十字箴言,就是「自我模糊」的藝術,
是讓自己無事的竅門。專、權、貴三位一體,把事模糊掉之後,權與責自然不見,就變成隱形人,變成責任的邊緣人。
職場上常見的一句順口溜說:「吃乎肥肥,裝乎頹頹,穿乎水水。坐著等薪水。」裝乎頹頹(假裝笨笨的),
就是《孫子兵法》所說的「能而示之不能」,是模糊自己、欺敵(老闆、上司)制勝的法寶。

模糊為當官之本
明朝大改革家張居正,曾以〈陳六事疏〉指摘官僚機構的顢頇態度,
他說:「上下務為姑息,百事悉從委徇,以模稜兩可謂之調停,以委曲遷就謂之善處。」

模稜兩可是不表立場,委曲遷就是沒有原則,兩者都是化清楚為模糊。模糊為當官之本。張居正放眼望去,
全是兩面人,因此他大力改革,強調「綜合名實」,貫徹名實相符、權責對等的責任政治,
他一次就開除幾十位四品以上官員,全力打擊模糊、打擊和稀泥。

民初學者梁啟超說:「明代政治家只有一個張居正」;有「明代包青天」之稱的第一清官海瑞,
說張居正是「工於謀國,拙於謀身」,對於張居正整頓官場的模糊文化,都給予高度的評價。

唐朝有一位「不決策專家」,名叫蘇味道。武則天當政時,蘇味道擔任鳳閣侍郎,
相當於宰相(唐朝宰相是多人制)他擔任宰相數年,遇事都不決斷,
曾經對人說:「決事不欲明白,誤則有悔,模稜持兩端可也。」依他老兄之意,作決策要不明不白,
否則容易出錯,一出錯你就會後悔莫及,所以要模稜兩可。大家尊稱他為「蘇模稜」,這綽號他也敬謹接受。

小心「噴墨戰術」

有一段時期,政壇流行「創造性模糊」,以不甚明確的字眼來界定爭議事件,
讓競爭雙方可以從字面上「各自表述」,譬如兩岸的「一個中國」。這四個字可擴大解釋出幾十種涵義,
但括統一於中國之下、獨立於地球之外。在膠著矛盾狀態下,模稜兩可不失為解決爭議的一種過渡辦法。

除了外交攻防之外,所有組織都要求決策明快、行動俐落、溝通清楚,絕不容許模糊。
然而,在現實中,為數不少的決策者都是模糊待人的。在行銷會議上,
老闆跟你說:「小王,這個企劃案你斟酌辦理!」;董事會上,那些冷面閻羅般的董事們,
對你的投資案熱情地說:「老李,只要你是對的,我百分之一百支持你!」
這是「噴墨戰術」的翻版,噴墨高手製造「只要你是對的」這種穩勝不輸的防護
罩,名為百分之一百支持你,實為百分之百保護他們自己。

面對無所不在的、模稜兩可的戰術,該怎辦?

第一,要以清楚對抗模糊,把上級模稜兩可的指示,具體寫成文字;第二是擴大解釋,
將模糊高手拋過來的模糊球,加以判斷解讀,然後化為具體對策,反丟回去,尋求上面的確認。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評分

參與人數 2幫助 +2 收起 理由
lcctno + 1
tangiuanbor + 1

查看全部評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