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社會] 【即時論壇】澄清關於土地徵收的錯誤認知

[複製連結] 查看: 228|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cctno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3-9-15 20:38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即時論壇】澄清關於土地徵收的錯誤認知
2013年09月15日20:30   
作者:林健正(國立交通大學材料系教授)

《蘋果日報》「人間異語:土地被徵收 你們哪知痛苦」受訪者提到以下幾點:
1.好的地段早被財團先買去開發,根本不可能住回原地。

2.我家農地1坪原來3萬,徵收變建地漲成1坪30萬,等於我1坪要貼27萬買回,這麼多錢,我去哪賺?

3.假設投資客或地主有2000坪「農地」,徵收後地目變更,以換地40%計算,就可能換到航空城800坪「建地」,穩賺。連40年的老房子,1坪都漲到26萬。

以上這些觀念非常的錯誤,造成社會大眾對區段徵收的誤解。事實如何?說明如下:

1.區段徵收類似市地重劃,但是區段徵收是依抽籤籤號由地主自行選配任何街廓或區位,不受原有土地位置的限制,市地重劃才是原位次分配。兩者配地的方式不同,不能混為一談。唯有這樣的配地方式(全部打散重分配),計畫才能完全公開透明化,落實民眾的參與。

2.區段徵收配回的土地叫抵價地,抵價地比例與區段徵收的地價補償(市價徵收)、配地時的地價等完全不相干。配地所依據的權利價值不等於地價補償,而是要乘上一個係數,這個係數已修正評定地價與地價補償的價差。這個道理就像民間所熟悉的合建那樣,地主分回幾成的樓地板面積,與合建前後的房價不相干。

3.區段徵收利用統計學原理做為配地的工具,配地比例整體有一個平均值,但容許有各個差異,要領商業用地或公設比較完備的區段(如大馬路、公園、學校等旁邊)領回比例就比較少。其他部分領回比例就會比較高。先選後選都一樣,選得好就領得少,要領得多就要選比較不好的區位,非常公平。

4.受訪者指稱連40年的老房子1坪都漲到26萬。這是因為老房子的地目通常是甲種建築用地,甲建的公告現值與農地的公告現值常有2-3倍的差距,若又在大馬路旁,公告現值常是農地的4-5倍(稱為路線價)。如果農地平均配回將近40%, 原甲建平均就配回80-120%,原大馬路線旁(無論農地或建地)平均就可配回160-200%。

5.配地時地價補償換算權利價值,農地、甲建與路線價權重不同。至於區段徵收地上物的補償,屋主是領住宅重建的費用,農地是領農作物的補償。相對利益如何,其實不難理解!

以上提供給大家參考。

=====================================
資訊來源: 蘋果日報


感謝收看! 這帖不代表我的想法 這只是轉貼帖 希望這些訊息能幫的到您
如果您覺得還不錯的話 請送朵花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