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社會] 【即時論壇】態度兒戲 無法展現原住民文化

[複製連結] 查看: 155|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cctno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3-8-11 12:30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即時論壇】態度兒戲 無法展現原住民文化
2013年08月11日12:19   
作者:格勒格勒‧馬拉亞維斯(排灣族人‧文化工作者)

我從未懷疑過,一群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擔任文化大使代表臺灣出國去會有甚麼問題,然而近日從網路上中華民國外交部國際青年大使團出訪各國的行前準備照片陸續看見,青年身穿自以為象徵原住民文化的傳統服裝,興高采烈準備宣揚國威,卻讓網路另一端的我有著部落耆老的心情,擔心這群孩子衣服沒穿好就出門,貽笑大方。

最讓人驚訝的是象徵「臺灣第一學府」的「臺灣大學」,也出乎意料出現錯誤示範原住民服飾的團隊,穿著上真的看不出到底是代表哪一個原住民族群。「臺灣大學」是追溯原住民文化史料的指標學校,校園內尚有專屬展館,展出古老經典的原住民相關文物,也出版許多相關書籍,還能出此錯誤示範,讓人無法理解。

難以想像在這狀況連篇的外交部國際青年大使團幕後,是出自怎樣的觀點在看待原住民?制度上對於文化認知的訓練與要求又是如何?這會導致友邦如何看待我國國際青年大使團的文化史觀與民族觀?非洲奈及利亞小說家Chimamanda Adichie在TEDTalks分享她的經驗「單一故事的危險性」,說明如果對於某人某地只有單一故事,將會導致傷害人的偏見,多元的知識來源與廣泛攝取生活訊息才能找到「真正的聲音」。

從這些事情可以察覺,國際青年大使團的訓練結構,正是一連串錯誤觀點累積造成的結果,如同「吳鳳」的故事在教育體系開始深植錯誤觀點,傳播原住民酗酒、懶惰、砍人頭的刻板印象。很多人以為「吳鳳」的單一故事事件,只是造成國人對原住民族群的傷害而已,但是從教育的另一個角度來看,今日「國際青年大使團」在學生身上所呈現的錯誤示範,已能清晰察看臺灣對多元文化的整體教育及族群認識如此貧瘠,誤以為單單唱歌跳舞就能展現在地多元性,簡直是欺瞞友邦。

至於辦理及參與此計畫的外交部、學校及教授,在態度上過於兒戲,在文化教育的專業度也失責,讓參與青年未能盡全力認識臺灣各族群,只用套裝活動流程年復一年按部就班演出做為娛樂效果,失去「國際青年大使團」應展現的國格與文化的精緻性。

強烈籲請外交部正視此一嚴重性,提出可供青年正確學習的周邊配套措施,將代表臺灣的原住民族文化,驕傲光榮地帶出國外。


==================================
資訊來源: 蘋果日報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