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社會] 拉撒路彗星 死裡復活再閃亮

[複製連結] 查看: 198|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uo3344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3-8-6 20:43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哥倫比亞一所大學科學家表示,太陽系的木星與火星一帶,存在超過百萬顆大小不一的星體,其中有多達數千多顆彗星,隨著時間流逝逐漸凋零不再活躍,但如果受到木星引力推波助瀾,改變軌道與太陽距離拉近,會再度從太陽獲得能量,而重新活躍。整個過程就像《聖經》記載死裡復活的拉撒路(Lazarus )一樣,因此,科學家將這些彗星稱為「拉撒路彗星」。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天文學家過去在太陽系中位於火星及木星的「主小行星帶」(asteroid belt region),發現了超過100萬顆大小從1公里到800公里的惰性星體,過去10年,當地一共也發現12顆活躍彗星。在研究12顆彗星的「身世」後,科學家更進一步明白了這個所謂「彗星墳墓」(comet graveyard)的真相,因為幾百萬年來,許多星體仍然圍繞著太陽軌道移動,其中一部分不是「死亡」的岩石,只是不再活躍而已。
但是,只要星體能從太陽獲得些許能量,它們就能起死回生。哥倫比亞安條基亞大學科學家費林表示,「等到彗星再度從太陽獲得一絲能量後,還會恢復原貌。」因此,科學家稱這12顆活躍彗星為「拉撒路彗星」,因為經過幾千年甚至幾百萬年之後,又能因緣際會再度恢復「生機」,而且科學家據以相信,在附近其他處於「沉默」狀態的星體,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拉撒路」,假以時日重新恢復生機。
費林也表示,這種機會發生的可能相當高,因為星體的軌道受木星引力吸引,造成它們原始的軌道改變,讓星體與太陽的距離更短,使得本身溫度可以獲得提升,他補充說,「這些原本屬於彗星墳場的彗星,從太陽那裡獲得能量後,彷彿重獲新生。」
彗星是太陽系中最小的星體,大小從數公里不等,由岩石及冰組成,當移動軌道接近太陽時,容易蒸發成氣體與塵埃而形成尾巴狀。
目前可被觀測到的彗星與太陽的關係,就像其他行星一樣,通常按照既定軌道移動,而且由於彗星的軌道通常呈細長橢圓形,因此能接近太陽的時間相當短。長週期( long period)的彗星通常完成繞行軌道一圈,必須花上數千年之久,短周期則是指繞行軌道週期短於200年的彗星,數量共約500個。2010年10月一顆名為「哈特雷二號彗星」,接近地球前與其軌道,示意圖可點閱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BrCklhtze4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期刊。
圖說:圖為「17P霍姆斯彗星」,它在1892年11月6日首度被英國天文學家發現。(photo by Michael Karrer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ce)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從距地球240英里遠的太空中,長時間曝光記錄星星移動的痕跡,星軌照片看起來像下雨,也像光亮的銀河。(圖/達志影像)

奇摩新聞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