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2013/07/24 07:48 《類股》瑞信:外資買金融力道將趨緩
【時報-台北電】日前外資買到翻的金融股,已有外資法人態度轉趨保守,瑞信證券昨(23)日指出,帶動這
波外資狂買的兩大基本面因素,也就是「債券殖利率反轉向上」與「獲利預估值調升」已反映在7月至今的7
.72億美元金融股買盤上,短期內恐難再看到「不計代價」的回補力道。
瑞信證券台灣金融產業分析師許忠維認為,並不表示外資不會再買金融股,除非科技股再度出現利空消息
、致使資金外逃,否則金融股來自基本面的「自發性買盤」應已暫告一段落。
不過,從昨天即便科技股重回台股主流、外資還是卯起來買金融股(包括中信金、新光金、開發金、兆豐
金、富邦金、元大金、中壽等個股買超均逾1萬張)的情況來看,此熱度短期內要降溫恐怕不是那麼容易。
儘管金融股已是今年上半年外資淨買超的主要族群之一,7月至今依舊挹注超過7.72億美元銀彈,幾乎佔外
資賣超半導體與手機族群金額的83%,買盤主要集中在可受惠於下半年外幣放款需求與利差將同步增溫的銀
行股,至於壽險股,儘管債券殖利率開始走跌,也有買盤。
許忠維指出,經過這將近7個月大買超,金融股佔國際機構投資人投資組合權重已由今年初的8.4%攀升至
10.4%,接近金融海嘯以來外資持股平均值的相對高點,但仍低於長期平均值的11.1%與MSCI台灣指數所建
議的17.7%。
外資在金融股的持股水位是否仍有攀升空間?許忠維認為從基本面角度來看恐怕不太容易,因為今年以來
帶動外資回補金融股的2項基本面利多題材,也就是債券殖利率走揚與獲利預估值調升,分別隨著Fed最新談
話與第三季需開始提列TMT壞帳損失而逐漸褪色。
許忠維認為未來外資回補金融股的力道會開始趨緩,但還是看好1.3倍2013年P/B值的中信金與1.1倍2013年
P/EV值的中壽這2檔標的,前者看好年底前仍有一連串利多題材可推升股價,後者則是看好台灣業務轉佳與中
國合資業務潛在利多等題材,至於新光金與第一金,投資評等仍然列為「表現劣於大盤」。(新聞來源:工
商時報─記者張志榮/台北報導)
==================================
資訊來源:時報資訊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