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軍事] 中華民國領導抗日 國軍貢獻不容抹滅

[複製連結] 查看: 169|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207106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3-7-8 11:57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徐芝泉/軍聞工作者

昨日是「七七」抗戰七十六週年紀念日,中國大陸湖南省衡陽市南岳區政府特別舉行一場入祀儀式,將當年親赴緬甸參與仁安羌作戰的二百零二位中國遠征軍陣亡將士總靈位,入祀在湖南衡陽的南岳忠烈祠。這些陣亡將士都是國軍新三十八師第一一三團的成員,他們隨著團長劉放吾馳援受困英軍,以八百餘人擊潰千餘名日軍,成功解救七千五百多名英軍與英美等國記者,締造仁安羌大捷。歷史在在告訴世人,仁安羌大捷是中華民國國軍對盟軍所做的卓越貢獻,不容扭曲與誤導。中共當局長期以來刻意漠視中華民國領導抗日史實,近年來卻常藉紀念抗戰戰役或人物,混淆八年抗戰真相,無法勇於面對國軍將士浴血抗戰終獲勝利的事實,實對歷史不負責,亦不尊重歷史。

 仁安羌大捷獲國際社會推崇

 自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後,中華民國在和平絕望、民族面臨存亡關鍵,被迫展開八年之久的浴血抗戰。亙抗戰全程,國軍與日軍激戰,計有會戰二十二次,大型戰役一千一百一十七次,小型戰鬥三萬八千九百三十一次,傷亡官兵高達三百二十二萬餘人,壯烈殉國的將領逾兩百位。其中,尤以發生於民國三十一年的仁安羌戰役,中華民國遠征軍締造境外對日作戰的光榮戰果,受到國際矚目與肯定。

 民國三十一年初,日軍席捲東南亞,揮軍直入緬甸,企圖與德軍會師中東。同年二月十六日,仰光告急,為保衛我唯一對外補給線,協同英軍阻擊日軍,國軍派出約十萬兵力的遠征軍,大規模開赴緬甸,首次與日軍在境外交戰。三十一年四月,英緬軍第一師屢遭日軍重創,且撤退至仁安羌以南的馬格威;四月十五日,入緬英軍總指揮史林姆將軍下令破壞仁安羌油田,然日軍第三十三師團持續向仁安羌推進,並採雙線封鎖,將英軍圍困在仁安羌礦區,中斷英軍飲水供應,英軍無路可退,旋即向遠征軍新三十八師師長孫立人將軍請求救援。

 新三十八師所屬第一一三團由部隊指揮官劉放吾率領三個步兵營,當接獲師部命令後,向平牆河挺進,四月十八日清晨向日軍發動奇襲,由平牆河北岸向日軍實施兩面夾擊,對敵正面反覆衝殺,迫使日軍涉水逃竄;十九日拂曉,第一一三團渡河後再次向日軍展開猛烈攻勢,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一一三團官兵將士用命,以八百餘人擊潰日軍兩個聯隊,順利收復仁安羌油田,救出受困的七千餘位英軍官兵、傳教士及記者。直至二十日中午,受困英軍才從平牆河北岸完全撤出;當日下午,日軍再以猛烈砲火增援反攻,劉團長指揮官兵實施制壓,以步砲協同作戰,將日軍完全殲滅,使原有戰地得以確保,創獲「仁安羌大捷」。

 英國老兵費茲派翠克見證史實

 曾經是獲救英軍其中一員的英國退役陸軍上尉費茲派翠克今年三月下旬特別來臺,這位長期向英國政府投書,並撰述相關著作,藉此喚起世人對歷史記憶的英國老兵,盛讚中華民國軍隊在仁安羌戰役的英勇表現,並向國軍表達崇高的敬意與謝忱。費茲派翠克伉儷拜會國防部長高華柱時亦致贈其新作「中國遠征軍在緬甸解救英軍—仁安羌之役」,這本書還原了國軍英勇援救盟軍的史實。

 中共抗日乃壯大自我之障眼法

 事實上,中共從未真心誠意抗日。當年,在西安事變落幕後,中共即遵照第三國際指示,表面上停止暴動。至抗戰開始,中共於民國二十六年九月二十二日發表「共赴國難宣言」,一方面宣稱:只有我們民族內部的團結,才能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另表達取消紅軍番號名義,改編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之統轄,並待命出發,擔任抗日前敵之職責的意願。國民政府為求團結一切力量,抗日禦侮,乃將共軍收編,任朱德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總指揮,下轄一一五、一二○、一二九等師,以林彪、賀龍、劉伯承分任師長,飭令開往晉北作戰;另收編江南各地共軍,成立新四軍,規定在皖南地區作戰。當共軍改編為第十八集團軍,並準備從陜北出發時,毛澤東曾向部隊官兵講話,聲稱中日戰爭是中共發展的絕好機會,「我們的決策是七分發展、二分應付國民政府,一分抗日。這一決策,可分為三個階段來實施:第一階段與國民政府妥協,以求生存發展;第二階段,與國民黨取得力量平衡,而與之相持;第三階段,深入華中各地,建立華中根據地,向國民黨反攻」。以此足證,中共誓言共赴國難的那一刻起,也就是壯大自己的開始,所謂的「共赴國難」根本是欺世盜名的謊言。

 結語

 歷史只有真相,任何意圖扭曲真相的舉措終將被拆穿。中共一向宣稱是其領導全國人民打敗日本人,但從歷史事實來看,中共僅發動平型關戰役、百團大戰等作戰行動。中共所謂的百團大戰,雖由彭德懷率領,也因彭德懷當時並未確遵毛澤東「抗而不戰」的指示,最後遭到清算鬥爭。可知,八年抗戰期間,中共採取「敵進我退,敵退我進,敵駐我擾」的「游而不擊」的戰術,打從抗戰開始即蓄意不參與當時的抗日戰爭,並趁國軍抗戰時積蓄自身力量。至於中共始終以輕蔑、扭曲的態度看待抗戰史實,國人更應明瞭,八年抗戰是中華民族的一頁血淚歷史,任何對這一頁歷史的緬懷,都必須立足在真實無偏的歷史事實之上,如此,吾人才不會辜負了先賢先烈抗戰救國的犧牲奉獻。


來源:青年日報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