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社會] 鳥語研究 改變人類語言進程

[複製連結] 查看: 108|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楊曜叡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3-7-5 18:54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台灣醒報記者方家敏綜合報導】嬰兒從牙牙學語到開始說話,通常要花一段長時間。研究發現,嬰兒剛開始學習發聲,咿咿呀呀,與鳥叫的形成方式非常類似,甚至發現鳥類與人類在腦部、行為學、語言學上也有相似之處。這不僅是人類語言發展進程的一大突破,也能讓語言障礙的患者受惠。

如同達爾文發表《人類的由來》一書所提,鳥叫是在所有動物的啼叫聲中,最接近人類語言的聲音。美國紐約的杭特學院也發現,鳥類與人類,都是透過模仿父母的聲音與說話方式來學習。透過班胸草雀學習啼叫的過程,幼鳥跟嬰兒一樣會牙牙學語,發出怪叫,那其實是一種控制聲帶與喉部肌肉的方式。透過反覆練習,幼鳥逐漸能夠發出結構連貫的叫聲,嬰兒此時也開始學會說話。

嬰兒剛開始發聲時,會重複一些相同的音,例如:嘟嘟嘟、咑咑咑,之後再慢慢的將不同的音穿插。幼鳥在發聲時也會面臨相同的問題,且需要一段時間的努力,刻意的練習,才能有如成鳥般的啼叫聲,這也是為什麼嬰兒在學會說話後還是發出咿呀聲。

從許多面向來解釋,鳥類與人類有很大的相似處。從基因序列上來看,鳥類和人類都有一種專門控制語言的基因-FOXP2,若受損則會導致嚴重的語言障礙;在腦部結構方面,鳥類和人類都分別有掌控啼叫和語言的部分;在行為學上,鳥類和人類也都會使用單音,都會牙牙學語。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鳥類專家莎拉‧烏莉表示,雖然鳥叫聲跟人類的語言並不同,但人類與鳥類在許多方面,特別是在學習發聲時確實很類似。許多語言學家對這份研究有很高的評價,認為這些鳥類學家雖然不是語言專家,但卻能從不同角度切入,發現寶寶學習發聲的歷程,不僅在鳥類學界,在人類語言學上也是一大突破。

圖說:鳥類學家透過研究班胸草雀幼鳥的啼叫聲,發現嬰兒學習說話的秘密。

來源:MSN新聞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