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CES已不再是科技行業現狀的真實寫照,更像是一個不完整的數據轉儲站
導語:國際消費電子展(以下簡稱“CES”)向來被視為全球消費電子產業的風向標,但今年因微軟的缺席以及過於看重硬件等老問題,它的光芒漸漸消逝,有人甚至認為CES已不再能把握科技發展趨勢脈搏。但美國科技博客Technologizer創始人哈利‧麥克拉肯(Harry McCracken)週四在《時代》雜誌網站上撰文指出,雖然CES並不完美,但仍頗具價值。
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與大多數熟識的科技記者一樣,我本週也在拉斯維加斯,參加國際消費電子展。但社交新聞聚合網站Buzzfeed編輯馬特‧布坎南(Matt Buchanan)這一次沒來。他認為,CES展會已不再與科技行業息息相關,或者至少說不值得他長途勞頓開赴“賭城”。布坎南在BuzzFeed上說明了他的理由。
以下即是布坎南理由的要點:“ Google 執行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認為,目前只有四家科技企業能真正對消費者帶來影響: Apple 、亞馬遜、Facebook、 Google 。但這四家公司全部缺席本屆CES。”
“ Apple 上一次亮相還要追溯至1992年,而多年來總是發表CES開幕演講的微軟則宣佈,從2012年起將不再出席。今年,科技行業的新貴──高通獲得了這一殊榮,該公司主要以生產手機芯片著稱;微軟原本在展廳中央的展台如今則擺放著海信的產品,這是一家大家可能從未聽說過的中國國有企業。”
“這一幕或許也是本屆CES展會最為真實的寫照:全球最大軟件公司的展台,如今被一家主要以生產廉價高清電視著稱的公司占據。在美國全國的沃爾瑪連鎖店,廉價高清電視比比皆是。上述五家公司在其他任何活動上發佈的產品,對消費者的重要性都遠遠超過了CES,如Kindle、Windows、時間線(Timeline)、 Google 眼鏡項目(Project Glass)等。”
布坎南的文章很值得一讀,他試圖說明一個道理,即CES基本上就像是一家業務模式有硬傷的企業。
但是,在亞當‧奧斯本(Adam Osborne,第一台筆記本電腦的發明者)還健在的時候,我就開始參加大量科技展,發表主題演講。我在1994年首次出席CES,它在我心目中的份量超過Comdexe、IFA、CEATEC、流動世界大會(MWC)等在各大洲舉行的科技盛會。
CES或諸如之類的科技展從未有什麼黃金時期──只要你參展的目的是為了對科技行業現階段和未來發展趨勢有清晰、全面的認識。
早在2008年,我曾給Slate網站寫過一篇文章,談到CES並不是觀察科技發展未來趨勢的理想平台。我列出了以下理由: Apple 缺席、電子廠商只知天花亂墜的宣傳、競爭無序、微軟等公司難以把握消費者的真正需求等。我當時對CES的認識與布坎南現在的觀點大體相同。
來源 香港新浪科技
====================================================
歡迎大家踴躍加入 群組 內的 "韓流瘋",
韓流瘋不定期會有些小活動...歡迎踴躍參與...
====================================================
*****其他-福利
2013.01.10 (第42波) : 人人回帖送鑽,送完為止
2013.01.06 (第41波) : 人人回帖送鑽,送完為止
2013.01.01 (第40波) : 人人回帖送鑽,送完為止
2013.01.01~2013.01.22 : ""萬鑽""獎勵活動..
2012.12.28 (第39波) : 人人回帖送鑽,送完為止
<如須查詢更多相關內容,請自行爬文>
**以上報告完畢**
如果可以的話,幫我評個分數或是送一多花給我^^
您的評分與鮮花,是我下次再發帖的原動力
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