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2012年“大數據”的發展如火如荼,然而本文的作者,數據分析公司SiSense副總裁Bruno Aziza卻認為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大數據。
“大數據”無處不在。從社交媒體初創公司到紐約的中央公園,每個公司似乎都在部署大數據分析�。
著名數據分析公司Gartner的數據似乎也在証明這一點: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大數據將帶動2012年全球280億美元的IT支出,到2016年這個數字將超過2300億美元。2300億美元幾乎是葡萄牙全年的國內生產總值。
但是,你需要花大價錢來部署大數據技術解決方案。大多數公司都沒有這麼多IT預算,也請不起數據科學家或者數據分析團隊。
如果那些提供大數據服務的公司想為各種規模的企業提供服務,那麼有幾個問題必須認識到並加以解決。
大數據太貴了!
您可能聽說過那些使用大數據的輝煌案例:Facebook每天要存儲大約100TB的用戶數據;NASA每天要處理約24TB的數據。這些數字確實令人印象深刻。
那麼處理這些數據所需的成本是多少呢?按照亞馬遜Redshift的定價,NASA需要為45天數據存儲服務支付超過100萬美元。
根據最近的一項調查,大多數企業的CIO稱他們的預算支付不起大數據部署的成本。數據存儲和處理的成本實在太高,我們需要尋求其他的解決方案,讓規模較小的公司不被“大數據”拒之門外。
大數據的關鍵不是“大”
目前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都需要和PB級規模的數據打交道。然而,SAP的研究表明,95%的企業通常只需要使用0.5TB到40TB的數據。
Facebook和NASA的例子是個例外,而不是常態。事實是,處理數據並不是大公司的專利。如果你研究一下美國公司的規模,你會發現有超過50000家公司只有20至500名員工,其中大部分都有解決數據問題的需求。所以大數據市場最大的需求並不是來自那些《財富》50強的大企業,而是來自《財富》500000強。為什麼我們只關注那些少數的例外,而忽視了那些大多數有數據處理需求,但既不是《財富》50強也沒有PB級規模數據的公司?
有時候我在想,如果我們改變了大數據的定義會發生什麼?通常人們用3V(velocity,volume,variety)來描述大數據,我們不妨換一個說法:“大數據是一種主觀狀態,它描述的是一個公司的基礎架構無法滿足其數據處理需求時的情形。”
這個定義可能沒有那麼光鮮,但它肯定會更接近今天的現實。
本文編譯自venturebeat
(杜丹)
來源 香港新浪科技
歡迎多回覆..可得不少鑽...
1. 因樓主要求,此帖於元旦關閉 : [芥末日筵席:浩劫重生] 個人創作──明天過後
2. 【世界末日分享】諾亞方舟+回帖獎勵+感謝文
3. " 【Android 新聞&即時新聞】聯合""萬鑽""獎勵活動.."
歡迎大家踴躍加入 群組 內的 "韓流瘋"(<<可直接點連結),
韓流瘋不定期會有些小活動...歡迎踴躍參與...
*****其他-福利
2013.01.01~2013.01.22 : ""萬鑽""獎勵活動..
2013.01.01 (第39波) : 於韓流瘋
2012.12.28 (第38波) : 人人回帖送鑽,送完為止
2012.12.25 (第37波) : 人人回帖送鑽,送完為止
<如須查詢更多相關內容,請自行爬文>
**以上報告完畢**
如果可以的話,幫我評個分數或是送一多花給我^^
您的評分與鮮花,是我下次再發帖的原動力
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