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政論] 台在NGO發聲 提升國際能見度

[複製連結] 查看: 1724|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游幃翔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2-7-21 11:27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旺報【記者張凱勝╱台北報導】
台灣在兩位前總統李登輝與陳水扁任內,大力推動本土化及國家認同,而讓大陸心生「台獨」疑慮,導致兩岸關係緊張。自馬英九總統上任後,依據「不統、不獨、不武」原則,兩岸加速交流,並在「外交休兵」政策下,以強化非政府組織活動來提升台灣的國際能見度,受到美智庫的讚許。
由於台灣特殊的國際地位,以及大陸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常讓中華民國政府在申請加入以國家為主體的「國家間政府組織」(IGOs)時,因不被承認是主權獨立國家而屢遭拒絕。
消弭北京台獨疑慮
為了突破此一困境,並避免重蹈前朝烽火外交的覆轍,馬政府一方面與大陸進行外交休兵,另方面採取「活路外交」政策,透過大力支持「非政府組織」(NGOs)來參與國際社會有關民主建設、醫藥衛生、氣候變遷、災難救助等各項活動,使之成為台灣外交的「輔助角色」(supplementary role)。
美國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最新一期《台美關係分析季刊》,刊登題為〈外交推動力與無私付出:非政府組織與台灣國際空間的擴展〉的專文指出,馬英九自2008年就任總統以來,提出「不統、不獨、不武」以及依據《中華民國憲法》,緩和了緊繃的兩岸關係,也消除了北京對「法理」台獨的疑慮。
文章稱,台灣長久以來亟欲加入IGOs,儘管北京接受了馬英九的「外交休兵」,但仍堅持一中原則不願讓步,這是台灣外交難以跨越的障礙。
「窮則變,變則通」,文章指出,馬政府另闢蹊徑透過NGO來擴大國際空間。同時,NGO也是代表台灣的另類國際場合,在提升人權、環境永續發展、公共衛生、農業援助及人道關懷等方面,替台灣發聲。
文章說,已向中華民國政府登記的NGO,目前超過4000個,其中2000多個與跨國活動有關或隸屬國際非政府組織。為了協助跨國NGO的日常運作及增加台灣的國際參與及能見度,中華民國外交部於2000年成立非政府組織國際事務委員會,協助民間團體參與非政府間國際活動等事宜。
文章讚許NGO對台灣擴展國際能見度的貢獻,並細數他們在對外關係努力的特色,其中之一是扮演台灣外交的輔助角色,例如台灣民主基金會主推國會外交、學術交流、與外國智庫合作等。
全心投入災難救助
台灣NGO最為人所稱讚的是對災難救助及人道關懷的全心投入,文章列舉世界展望會、慈濟基金會、台灣路竹會、中華民國知風草文教協會等,對南亞大海嘯(2004年)、中國汶川大地震(2008年)、日本東北大地震(2011年)等大型天災的緊急救助,以及對柬埔寨的援助等,充分發揮NGO的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
此外,文章並稱許慈濟是快速、有效的救災團體。
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E5%8F%B0%E5%9C%A8ngo%E7%99%BC%E8%81%B2-%E6%8F%90%E5%8D%87%E5%9C%8B%E9%9A%9B%E8%83%BD%E8%A6%8B%E5%BA%A6-213000755.html?_esi=1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