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交流] 七夕節的由來

[複製連結] 查看: 441|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676596749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4-3-27 22:50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
《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漢代畫像石上的牛宿、
女宿圖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
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七 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
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
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 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
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
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 星,又稱魁首。後來,有
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
“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 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
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
一起叫“七 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
“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

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 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
“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臺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
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 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
歲又稱“喜壽”。百科知識網(http://www.QiaoMens.com /)編輯
“七夕”又是一種數位崇 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
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
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 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
“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




出處:竅門網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評分

參與人數 1幫助 +1 收起 理由
lcctno + 1

查看全部評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