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社會] 漂浪島嶼:大家來生態放生

[複製連結] 查看: 227|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cctno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4-1-29 10:23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漂浪島嶼:大家來生態放生
2014年01月29日10:17   
放生是好事,意謂人類對殺害生靈的節制,一種帶著反省、贖罪的作法。

歷史上,放生常見於民間,獵戶見獵物不忍,停止獵殺,或是進入陷阱給予放生,以及一般民眾,將購自市場的禽、獸、魚等野味,帶到野外去放生。後來,放生由宗教推廣,藉由放生,宣導停止殺生,回歸簡食的信念。

在台灣原住民歷史中,平埔族早期挖地坑獵鹿,驅趕鹿群進入陷阱後,有著釋放懷孕母鹿的風俗。高山部落居民,耆老也會講述上山打獵,對著帶子的母獸,不獵不殺的禁忌。甚至在前往中國藏區,也看見圖博民族,在飼養的犛牛、羊、馬身上,特意挑選綁上紅絲,意謂著放生,永不販賣與殺害,讓牠們永久在野地生存,甚至也會對野地的樹木、野草,挑選後祈福綁上紅絲,意味著放生,不能砍伐與踩踏,有著萬物共生的信念。

其實在早期,放生源自停止殺生,在原地放生的作法下,放生物種就是一種保護生物的概念。但是,進入現代,在交通移動能力大增、外來物種進入,以及放生行動的商業與集體化下,放生開始變質,在許多宗教團體以繳費購賣的放生行動,來作為勸善贖罪的行為,其實引發的許多生態與殘害動物的問題。

在宗教放生的行為上,有著千奇百怪的現象,一些宗教團體,總愛舉辦千萬人的放生法會,挑選眾人容易到達的湖泊、海濱地點,高度宣傳集體放生。也有一些宗教團體特別喜歡到靈山聖地,進入人煙罕至的林間、池沼,暗地進行放生,而這些地區可能就是物種保護區。在陽明山國家公園的湖泊裡,充斥許多外來種生物,每年舉辦清理移除活動,但是外來種不絕,其中一大部分,就是胡亂放生所致。

甚至宗教放生,不只野放生物,連植物種子也在放生之列,曾經在偏僻的高冷山區湖畔,發現外來種景觀花卉,以及長出的豆類、稻、麥小苗。保育人士起初不解這些植物如何進入山林,後來才知道,一些宗教團體特愛拋灑五穀雜糧、蔬果花卉等植物種子,作為祭祀山林、餵養萬物的放生行為。

其實,不只民間愛放生,政府也是放生大戶,前年苗栗客家大院,在縣長劉政鴻主持下,放養外來種牛蛙,已經是最壞的生態示範,以及笑翻全國的政府放生作為。甚至在金門,生長有珍貴的鱟群,最大棲地的水頭、后豐一帶,政府卻填埋海灣建商港,為了宣導保育,飼養母鱟取卵孵化,年年再到浯江口、料羅灣,進行復育放養,結果浯江口又要開路破壞棲地,這種一再破壞原棲地的生態放養,就是擦脂抹粉大作秀的政府假放生。

錯誤放生的危害,不只是放出外來種,造成原生態改變,以及在大量放生下,造成供應商捕捉、繁殖的亂象,甚至在放生運送過程中,發生囚禁、擠壓等緊迫死亡的事件。在市面,一些供應鳥獸的個人、店鋪,獸籠內龜鱉、野兔、斑鳩、紅鳩、文鳥等物種,旁邊掛著專供放生的招牌,讓人驚覺放生已成一種經濟行為,你放我抓他繁殖,甚至藉由放生消費,來出清店中生病、受傷的鳥獸,讓原本一念之間的放生,一放就死,成為一種變異的生命買賣。

宗教放生,造成危害,政府修法管制,但是宗教團體總是遊走法律邊緣,玩起不觸法的放生遊戲,甚至一些宗教團體,依然默默的走入山林,在人煙罕至的地區,放出危害的物種。以及政府本身,再不斷開發破壞山林、河流、海洋等自然棲地環境,然後年年上演放養鰻苗、蛙類、小鱟、海膽等物種,活的放下去,最後還是死在已經破壞的棲地中。

放生的問題,不只是管制、修法問題,更深層牽連到生命教育的問題。在許多宗教團體舉辦的放生活動,讓人驚訝不只是錯放物種,而是群體中世代年輕化的現象。原先會以為參與宗教放生,多數會是老一輩的人士,青年一代在教育、宣導之下,應該會是相對減少,但是卻發現放生團體中,成員年輕化的問題。

這樣的現象,反應著長期以來,台灣生命教育是否落實的問題。許多學校教育有教生物課程,除了物種分類、生態行為,其實放生引發的外來種入侵、破壞棲地、動物權等問題,必須由老師深刻去解說。甚至在社會上的生命教育,除了少數保育團體舉辦的動物課程,教導尊重生命的觀念之外,在囚禁最多生物的動物園,卻在一昧引入明星物種,衝高經濟效益下,動物保護的生命教育,在追逐動物明星熱潮下,日益模糊,社會大眾很難從觀看動物上,學習到更深層的保育思維。

薄弱的生命教育,也造就放生團體,輕率以釋放生命,就能號召群眾一同參與,而不自知對物種、環境造成的危害。如何建立完善的生命教育課程,不只是根絕錯誤放生的問題,更是讓人們藉由物種生命,去反思動物買賣、棲地破壞、高度開發下的環境生態問題。

在台灣,許多團體進行著野生動物救傷、照顧、野放的工作。南投特生中心的動物醫院,常常救治受傷的動物,醫治復癒的進行野放,無法野放的永久收容。台南成大鯨豚救援中心,全國搶救擱淺海豚,常常志工必須在寒夜,泡在池中扶持鯨豚,以免嗆水死亡,救癒後野放海洋。甚至一些團體的救鳥、護蛙、護樹等活動,都形成相當動人的生物救援行動,就是一種生態放生或保育護生的觀念。

這些救傷、復育的地方,可以預約參觀,更需要更多人的參與與協助,其實有若干宗教團體,也已經轉而幫忙,從早期的購賣放生,變成協助救傷的生態放生,讓宗教放生的思維,更具現代保育思維的理念。

放生是好事,意味著人類對生命的尊重,但是為何放?如何放?就是深刻的生命教育,在救傷、保育下的放生、護生,看著物種自在於棲地,不受迫害、不成危害,才是對生命的真正大愛。

【編按】
最即時的新聞、最銳利的評論,都在《蘋果日報》即時新聞。《蘋果日報》即時新聞開闢名家專欄,每週刊出日期如下:
星期一:黃國昌、王丹
星期二:南方朔、楊照
星期三:漂浪島嶼、賴士葆
星期四:膝關節、楊志良
星期五:馮光遠、丁允恭
星期六:羅文嘉、柯一正
星期日:彭明輝、劉寶傑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