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社會] 彭明輝:全球化的代價

[複製連結] 查看: 159|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cctno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4-1-26 08:03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彭明輝:全球化的代價
2014年01月26日00:00   
1989年柏林圍牆的倒塌標示著共產體制的瓦解與全球單一市場的開始,從此以後政府的功能被市場取代,它也在我們潛意識裡深化了經濟私有化與全球貿易自由化的神聖性,以及「經濟成長遠優於公平正義」的價值觀。

蕭萬長說:「太過強調公平正義,會讓經濟雪上加霜。」「弄好經濟,再談公平正義。」但是,經濟成長自然會帶來公平正義嗎?過去25年來台灣經濟持續地成長,但是實質薪資卻倒退而貧富差距持續地擴大;美國也一樣,經濟成長的果實盡歸所得最高的10%人口,其他90%人口的實質所得卻下降了。越來越多人開始質疑:全球化到底是對大家都有利,還是只對少數人有利?有些經濟學者甚至認為經濟的自由化與全球化必須要為貧富差距的擴大以及全球的青年失業負起首要責任。

其實,我們還為這一波全球化付出很難警覺的隱形代價:冷漠(冷血)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 of indifference)。用教宗方濟各的話說:「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裡,我們已經淪陷於全球化的漠不關心。我們已經習慣於鄰人的痛苦(而無動於衷):它不會影響到我,它跟我毫不相關,那不是我的事情。」「我們是一個已經忘記哭泣的社會,我們已經忘記跟受苦者『感同身受』的同情能力──冷漠的全球化已經奪走我們哭泣的能力。」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曾經是杜甫對絕情社會與富而不仁最尖銳的控訴,這詩句在千百年來與無數中國人的良知相激盪。如今,我們卻對這詩句再也沒有任何感覺。我們的良知不是被狗啃掉,而是被似是而非的道理和「必要之惡」麻痺了。

有人說:追求均富的福利國家最後都債台高築;其實不然,2010年時挪威和瑞典的國債都是負的,丹麥國債僅佔GDP的3.1%,遠低於美國的66.2%和英國的71.6%。又有人說,貧富差距是推動經濟成長的必要動力;其實,西歐與北歐國家雖然稅前所得差距極大,卻都通過政府的所得重分配而將貧富差距降到全球最低水準,並且未曾因而影響其經濟競爭力。有人說,繳稅給政府只會助長貪污,對經濟不利;其實,傅利曼在提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句口號時,也同時倡議負所得稅制:根據立法把要給窮人的錢直接匯進他們戶頭,讓政府毫無貪污的機會。還有人說,失業是因為工人要的工資遠高於國外,失業是他自討的。問題是,台灣的生活費與屋價遠高於國外,工人要在台灣養家活口就是必須要有較高的收入;況且炒高物價與房價的是有錢人,怎麼能說失業工人不是富裕社會的受害者?

台灣底層社會的人無辜受害是事實,而我們的良心早已遲鈍、麻痺更是事實。這一切到底是怎麼開始的?有人說是源自代表經濟學界新自由主義宣言的「華盛頓共識」。但是仔細審視John Williamson 當年寫的十點政策建議,雖然主張要慎防赤字預算對總體經濟的傷害,以及鼓勵浪費的不當補貼,但是卻也很清楚地指出對窮人與弱勢階層的補貼應該當作政府支出的優先目標。所以,我們該怪誰?那些扭曲新自由主義來討好富人的「學者」與政府官員,那些「匿名地參予社會和經濟決策,而為悲劇的情境『開門揖盜』的人」。

還有誰?我們這些放棄良知的判斷,把一切是非與價值交給「專家」,因而在價值上從中立而逐漸變得虛無的人。或者用教宗方濟各的話說:「必須(為悲劇)負責,卻沒有名字,也沒有臉孔(的眾人)」。


【編按】
最即時的新聞、最銳利的評論,都在《蘋果日報》即時新聞。《蘋果日報》即時新聞開闢名家專欄,每週刊出日期如下:
星期一:黃國昌、王丹
星期二:南方朔、楊照
星期三:漂浪島嶼、賴士葆
星期四:膝關節、楊志良
星期五:馮光遠、丁允恭
星期六:羅文嘉、柯一正
星期日:彭明輝、劉寶傑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評分

參與人數 1幫助 +1 收起 理由
rags_tai + 1

查看全部評分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