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研究:男性、有飲酒習慣患巴金森症風險高
2013年12月22日13:34
【蔡明樺/台北報導】罹患巴金森症有基因可循!台大醫院今發表最新研究發現,人類的上百萬種基因中,若骨髓基質細胞抗原基因FBOX7、GAK等2個華人常見基因表現異常,可能導致體內鈣離子失調,提高罹患巴金森症的風險,該研究探討環境因子、基因表現型態的交替作用後,發現男性、有飲酒習慣罹患巴金森症風險較高,BST1基因表現異常者若長期飲用地下水者,罹病風險也比其他人高1.6倍。醫師表示,95%的巴金森症患者是基因表現異常引起,將來可在臨床上以基因晶片檢測篩選出高危險群,避免飲酒、喝地下水等環境因素,降低罹病風險。
台大醫院神經部教授吳瑞美表示,過去對巴金森症主要聚焦在動作障礙,但該症與阿茲海默症一樣都會有失智症狀,罹病8年的患者約4成有記憶衰退、自我感覺良好等認知障礙症狀。她蒐集500位巴金森症患者與500位健康民眾做基因比對研究,發現FBOX7、GAK基因表現異常者,罹病風險較高;環境因素也是致病原因,以台大醫院為例,5成以上患者長期飲用地下水,可能與水中含有砷、錳等重金屬有關。
國內巴金森患者約3至5萬人,以60歲以上患者居多,低於40歲發病的年輕患者多是基因遺傳致病。吳瑞美說,臨床曾有18歲高中生患巴金森症,診斷後發現是其父母親有Parkin基因突變體質,才遺傳給下一代巴金森症。
資訊來源: 蘋果日報
感謝收看! 這帖不代表我的想法 這只是轉貼帖 希望這些訊息能幫的到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