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社會] ​南方朔:迎接第四次台灣青年民主運動

[複製連結] 查看: 176|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cctno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3-11-19 11:11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南方朔:迎接第四次台灣青年民主運動
2013年11月19日10:39   
十一月十五日,政大圖書館舉辦了有關「大學雜誌」和台灣民主化的論壇,承蒙政大的好意,請我去做了專題演講。

我在演講中指出,台灣知識青年的民主運動大集結,以前有過三次,而亳無疑問的,現在已到了知識青年第四次大集結的時候。今年以來,年青的一代,無論是否在學,都廣泛的參與各類公民運動,提出他們的訴求和期望,充份顯示了他們的民主認知超過了上一代。這是台灣深化民主的最大動力。台灣的當權者們卻只會在丟鞋子這種問題上做文章、搞醜化,他們的程度真是差遠了。因此,台灣第四次知識青年的大集結是可實現以待的。

台灣以前有過三次青年民主大集結:

第一次是在日治的大正昭和交接的年間,殖民地的台灣進入了現代。當時的台灣青年首次啟蒙,形成了波瀾壯闊的民主運動,但被日本殖民政府強力的彈壓了下去。

第二次知識青年民主大集結是在一九五○至一九六○年代雷震的「自由中國生日刊」主導的組黨運動。這個民主運動的主導者是國民黨內的自由派官吏,台灣的本土力量只是配角。「自由中國生日刊」的民主運動和一九五七年開始的「文星」雜誌新文化運動,對台灣都有過正面作用。

但因為它都是國民黨內的自由派所主導,它也造成了一定的副作用,台灣有些人省籍歧視因而形成,他們認為台灣本地人是政治及文化水準較差的族群。

第三次知識青年和本土型民眾大集合,是在一九七○年代出現。戰後成長的一代開始覺醒,最初是朦朧曖昧的聯合,到了後來真有本土認同的青年和民眾崛起。台灣進入了民主抗爭階段,雖受到壓制,亦屢仆屢起,遂有了一九八六年的反對黨成立,並替台灣的政權轉換創造了條件。

而現在正在進行中的第四次知識青年大集結。今天的馬政府乃是國民黨權貴子弟所講的「革新保台」的一代。它繼承了長期的歧視文化,又再加上新的學歷歧視,因而台灣人民以前都認為它們是優秀的,是有能力的。但舊政府演變到現在,已證明了:

(一)它對台灣缺乏了基本的認同,一個對台灣缺乏認同,對本地百姓缺乏了關心的政權,它當然不可能制訂出對的政策,不可能增加台灣人民的福祉。因此馬政府的無能主政,等於它是自動瓦解了國民黨權貴世代的「革新保台」的價值體系,台灣年青一代對本土的新認同因而出現並凝聚。

(二)馬政府繼承了台灣的「省籍歧視」和「學歷歧視」,這也是它敢於唬弄民眾,只靠文宣治國的原因。

當馬政府無能,影響台灣最大的這兩個歧視結構形同自然消失,普通人民的聲音開始抬頭。

台灣的民主進入了人民作主的階段。青年的一代已開始對民主的細部問題展開思考。

(三)由馬政府任內台灣的貪腐盛行,政商勾結共生,已使台灣青年的一代,對國民黨的統治結構有了更多的反省和覺悟,這對將來的民主深化將有極大的助益。

因此,我對馬政府的無能、貪腐及濫權,真實是很感謝的,它自己瓦解了它的統治神話,才給了人們重新思考覺醒的空間,台灣青年一代的大集結,一定可以開創一個新的時代!


【編按】
最即時的新聞、最銳利的評論,都在《蘋果日報》即時新聞。《蘋果日報》即時新聞開闢名家專欄,每週刊出日期如下:
星期一:黃國昌、王丹
星期二:南方朔、楊照
星期三:漂浪島嶼、賴士葆
星期四:膝關節、楊志良
星期五:馮光遠、丁允恭
星期六:羅文嘉、柯一正
星期日:彭明輝
(作者群陸續增加中)

=====================================
資訊來源: 蘋果日報


感謝收看! 這帖不代表我的想法 這只是轉貼帖 希望這些訊息能幫的到您
如果您覺得還不錯的話 請送朵花 30朵鮮花 系統會自動高亮 更可提醒更多的人注意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