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社會] 【漂浪島嶼專欄】建全農業體系 爭回食用好油的權力

[複製連結] 查看: 148|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cctno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3-10-30 11:01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漂浪島嶼專欄】建全農業體系 爭回食用好油的權力
2013年10月30日10:42   
郭志榮 漂浪島嶼

這一陣子,台灣民眾很悲傷,就像無辜的病患,聆聽著一件件問題食物的宣判,然後開始比對吞了這些食物,一家老小下場如何?

食品安全亮紅燈,已經是工業化食品下,層出不窮的問題,黑心商人加上黑心製程,包裹以美麗包裝宣傳,於是人們在物流暢通的世界裡,無知地大口大口吞,吞食之後,半途驚醒,或是致病不知。

假油風暴,又是一波食品風暴,當大家視為食品安全問題,期待亡羊補牢的加強稽查,加強標示,卻忽略這也是一個農業問題,當原有農業體系的崩潰,逼著人們面對著不熟悉的食用油品,展開一場健康大冒險。

好油!其實沒那麼難取得,在半世紀前,台灣人人吃好油,無論是從農作種子榨取的食用油,或是豆類釀製的醬油,各式食用油品存在村里聚落,各地皆有「油車口」、「油車間」等地名,以台中沙鹿為例,1920到1960年間,就有八家以上製油行,以集市的型態,扮演供應地區油品的角色。

這些油行,就像鄰居好朋友,在適當的季節,採購收取鄰近的農作,榨出好的植物油,釀出美味的醬油,一間間小小店家風味各異,喜好隨人,甚至那家愛偷料,那家技術差,早成鄰里口碑,面對嚴苛的美味舌頭。

工業化時代來臨,1970年代出現的沙拉油,從豆類萃取再調和的油品,打著價格低廉,高溫耐熱,成為油品新寵兒,快速襲捲市場,一家家只會粗榨的植物油行,面臨淘汰,油車口成為歷史名詞。諷刺是沙拉油行銷至今,一些製程與添加的問題,讓人們擔心油品健康,又重新思考植物油的價值。

但是,傳統油行萎縮,生產大廠獨霸,在油品戰國時代下,一家家製油大廠,從生產低價沙拉油到高價植物油,高度壟斷。全民以為用好油的時代來臨,卻在食品安全風暴下,發現問題叢生,藏在美觀龐大的工廠裡,沒人知道日日夜夜的製程,倒底生產什麼樣的食用油品?甚至不肖的商人老板,添加了什麼東西?

其實,油品傳統的榨取、釀製,在工業生產下,早已變成一連串的化學加工過程。為了大量生產,為了快速製作,醬油等必須在時間裡發酵的美味,成為藉助添加鹽酸分解催化的阿米巴法,快速生產出化學醬油,食用油品則是透過粹取、還原、添加的過程,製出一瓶瓶調合油品。人們該清楚,工業生產的鐵律,就是壓低成本、快速製造,至於健康美味,只是廣告裡的美好名詞。

當一切開始被抓包,發現毒油、假油充斥,業界、學界、官方就開始一連串科學辯證,不是為食安,而是擔心食品工業崩盤。一如現今對棉仔油的使用,強調精煉去除棉酚毒性,就可食用的爭論,卻不顧棉花種植過程,常受到病蟲害,於是基因改造抗藥性強的品種,有利於農民大量使用農藥殺蟲,造成棉花種植的污染問題,這些棉仔用來榨油,食用油品也可能成為健康問題。

在爭論的之際,卻遺忘一個本質的問題,台灣民眾為何沒有吃好油的權力?就得被迫接受中國到西方,大量生產的農藥棉花,或是基改大豆,在廉價傾銷下,作為台灣食用油品的來源?甚至被迫接受製油大廠挾著進口原料、生產壟斷的優勢,食用不斷爆發問題的食油產品?

在油品風暴發生後,許多傳統老油行仿若被重新憶起,生意門庭若市,裡面榨油,外面排隊,甚至油瓶都還沒擺上貨架,就被整箱搜刮。這種買油榮景,不是現今才開始,早在好幾年前,就開始一波尋找傳統好油的風潮。

老油行的老師父說,傳統製油沒什麼難,百年的食品工藝,程序不會變,變得是一些好使用的機器。現今製作傳統好油的問題是農作原料,花生、芝麻、葵花等製油作物台灣已經少產,不足處必須依賴進口,進口又不確定貨源品質,甚至搶不過製油大廠。

在早期,食用油品是農業生產體系的一環,它不是高深科技,就是誠實信用的農作加工,台灣人人有吃好油的權力。當集中化的工業生產體系出問題,再嚴的查察檢核,都難逃工業體系的食品化工隱藏技術,以及最低標準的吃不死安全論述。現今必須打破依賴工業生產的迷思,思考回歸地區性分散式油品生產的機制,改善高溫油炸的烹飪習慣,還給人民食用健康好油的權力。

假油、毒油風暴,不只是食安問題,也是農業問題。為何台灣的製油作物無法撐起各地傳統製油加工,讓人們被迫在進口原料,化工製程裡,日夜為食用油擔心。當傳統製油廠成為一個民生需求的供應者,農委會又如何規劃、因應,這一波製油農作的生產需求,重建地區生產到加工的農業體系,還是繼續消聲躲藏,不願面對台灣農業崩潰殘破的問題。

農業官員常說,推動台灣傳統製油,成本太高,無法競爭,卻無視市面上各種調和、混充、假貨的植物油,價錢從來沒有便宜過,一樣的價格,為何人民不能享用道地傳統的台灣好油,甚至從而修復台灣雜糧的生產、加工體系。

在日本,國內當然也有知名大廠、國際油品充斥市場,但是各地區卻依然保有許多老油廠,榨製食用油、精釀醬油,扮演起地區提供者的角色,提供民眾多元選擇,更重要是在堅持傳統的榨取、釀製裡,讓人們永遠記得什麼是美味好油,不容奸商欺騙味覺,傷害健康。

食品風暴,食安管制是手段,但是該想想多少是食物主權的農業本質問題,如果原料生產、食物加工都無法堅守地產地銷、回歸傳統,那人們就只能在商人的貪婪謀利裡,永遠喪失食用好油的權力。

【編按】
最即時的新聞、最銳利的評論,都在《蘋果日報》即時新聞。《蘋果日報》即時新聞開闢名家專欄,每週刊出日期如下:
星期一:黃國昌、王丹
星期二:南方朔
星期三:漂浪島嶼、賴士葆
星期四:膝關節、楊志良
星期五:馮光遠、丁允恭
星期六:羅文嘉
星期日:彭明輝
(作者群陸續增加中)

=====================================
資訊來源: 蘋果日報


感謝收看! 這帖不代表我的想法 這只是轉貼帖 希望這些訊息能幫的到您
如果您覺得還不錯的話 請送朵花 30朵鮮花 系統會自動高亮 更可提醒更多的人注意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