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際] 《各報要聞》英、比科學家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複製連結] 查看: 210|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cctno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3-10-9 08:18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2013/10/09 07:53   《各報要聞》英、比科學家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時報-台北電】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8日揭曉,獲獎人為84歲的英國科學家希格斯(Peter Higgs)與
81歲的比利時科學家恩格勒(Francois Englert),兩人因提出基本粒子質量來源相關理論、預言「希格斯
玻色子」(Higgs boson,俗稱「上帝粒子」)的存在而同獲殊榮,將平分800萬瑞典克朗(約台幣3660萬元
)的獎金。

   台灣參與相關實驗
   瑞典皇家科學院指出:「兩位得主藉由理論發現的機制,對人類瞭解次原子粒子質量的來源貢獻卓著。
該機制新近已由歐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CERN)大強子對撞機(LHC)的超導環場探測器(ATLAS)與緊湊渺
子螺管探測器(CMS)實驗證實,當時發現了兩人理論預測的基本粒子(上帝粒子)。」
   這項物理學界至高無上的學術桂冠,台灣也算與有榮焉,因為台灣的實驗高能物理團隊已參與LHC計畫
13年,其中,台灣大學與中央大學參與CMS實驗,中研院則參與ATLAS實驗。
   希格斯與恩格勒在1964年分別獨立提出基本粒子如何獲得質量的理論,對粒子物理學重大課題提出解釋
。他們的理論構成了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Standard Model)的核心。
   標準模型是一套描述強力、弱力及電磁力這三種基本力與組成所有物質的基本粒子的理論。理論上基本
粒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最基本的單位。在基本粒子和基本力形成的物理世界中,除了重力以外,標準模型可
以合理解釋這世界大多數的物理現象。
   解釋粒子質量起源
   但初始的標準模型倚賴規範場論,設定所有規範粒子不具質量,被質疑很明顯地不夠完善。
   而希格斯1964年提出的「對稱破缺」(symmetry breaking)理論,建立「希格斯機制」(Higgs mech
anism),成為所有解釋基本粒子質量起源的機制中最獲認可的一種。
   希格斯機制假設宇宙遍布一種特別的量子場,稱為希格斯場,能夠與某些基本粒子交互作用,而這交互
作用的一個必然副產品,就是希格斯玻色子。當物理學家實驗證實希格斯玻色子存在,即確定標準模型大致
無誤。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預言存有62種基本粒子,而希格斯玻色子是其中最後一種被實驗證實者,唯有它
才能夠解釋為何物質會有質量,乃至宇宙如何形成。(新聞來源:中國時報─記者陳文和/台北報導)



==================================
資訊來源:時報資訊公司

感謝收看! 這帖不代表我的想法 這只是轉貼帖 希望這些訊息能幫的到您
如果您覺得還不錯的話 請送朵花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