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際] 青年失業與社會結構

[複製連結] 查看: 114|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蝶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3-6-14 02:57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作者: 本報訊 | 台灣立報 – 2013年6月14日 上午12:16
相關內容

    青年失業與社會結構看相片

    青年失業與社會結構

■邵軒磊

六月驪歌響起,又到大學畢業時節,求職旺季,青年自然關心就業前景。至今,台灣青年或有就職不安,「畢業即失業」憂慮,實屬嚴重。筆者試圖另闢蹊徑,關注日本此一問題之發展,用以提供思考借鏡。

在20世紀時,日本僱用問題多屬中老年人失業的問題。在泡沫經濟崩潰之後,日本僱用習慣的改變,使中老年人成為犧牲者,故21世紀初勞動政策,主要著眼於如何幫助這些中老年人。當時日本社會的作法,是為了保障中老年人的就業機會而減少僱用新的年輕人。但實行結果,不但未能解決中老年人的問題,同時也使得年輕人的就業情況每況愈下。

在初期,青年多表現為「繭居族」不願意就業,或是反面來說,是父母「不忍心」青年就業;當越來越多的少年逐漸變成青年,族群不斷增大,逐漸演變成「飛特族」,青年就業越來越多從事非典型雇用。最後就逐漸脫離社會連帶,成為「尼特族」。日本的例子是,從2002年尼特族一下從49萬增為63萬人,此後一直都是60萬左右。簡言之,沒有穩定的工作感,即使經濟無虞,但青年會逐漸感到與人群疏離,從而慢慢自我放棄。

以高等教育與就業狀況為例,日本文部科學省調查顯示,從1998年大學畢業生失業加上非典型就業的比率,為17.7%,逐年攀升至2003年的27.1%為最高點;隨後因景氣轉好,而且逐漸有退休風潮,釋出就業機會,大學畢業生失業率逐年降低至12.8%,但近年又緩步上昇至19%。此際,值得關注的是「升學至研究所」之比例,也是逐年上升,從1998年的9.4%逐年上升至2010年之最高點近16%。一般在校園裡,「升學容易但就業難」成為共識,所以多有人選擇「繼續升學」。事後證明僅為逃避策略,只能延遲青年人進入社會的時間,特別是近年日本「高學歷失業率」也逐漸成為社會現象。當時的日本高等教育,被評為「浪費教育投資、拖延就業問題」。這個現象,在台灣也逐漸浮現,日前報導之博士班招生不足問題,就是例證。

易言之,如果社會的結構不改變,只能把青年就業問題不斷延後,所累積下之人數,如同壓力鍋般,將在未來出現更大的反撲。而在各個人生階段,離開校園的畢業失業青年,若是成為尼特族之後,逐漸缺少希望與成就感,依照《希望格差社會》一書的形容「像個匯集人生失敗組的巨大漏斗」,這些閒置的勞動力,不僅在短期成為社會負擔;更可怕的是,日本政府也注意到,社會逐漸步入少子高齡化,未來年金的財源,將由這個世代承受,必須立即採取措施改變。

因此,在金融風暴之後,歐美日本等國已開始檢討如何改善年輕人的僱用問題。此問題不單是拼經濟的問題,也不單是企業主的問題,而是廣泛地存在於整個社會的大難題,需要整體社會之共識。日本年輕人的就業情況在泡沫經濟崩潰後,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如今也逐漸走過金融風暴,呈現新的社會形式。日本政府經過數年努力,加強職業訓練、就業媒合、面試指導、以及嬰兒潮逐漸退休之後,至2012年尼特族現象已有些許緩和跡象。筆者曾提出青年問題實為三無世代問題,在未來,年金問題也將為青年問題的延長。(台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助理教授)

▲日本東京一名男子路過一家軟體銀行(SoftBank)分行,圖攝於2013年5月29日。(圖文/路透)


來源雅虎新聞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