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財經] 想提升競爭力 好的要賞 不好的要盯

[複製連結] 查看: 107|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蝶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3-6-10 14:33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作者: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6月10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前財政部長顏慶章出席臺灣大學財務金融論壇,談如何提升台灣金融業競爭力。他說,自己擔任財政部長時就認為,財政部應有3大工作作法,1是要以服務取向替代管制取向、2是要營造有利企業競爭優勢的發展環境、3是提升行政效率,並與企業發展合作夥伴關係。

若看現在台灣金融的發展過程中,最大問題在於國內金融產業沒有辦法透過市場機能,產生金融整併。

以台灣金融業來看,分成3大區塊,包含銀行、保險、證券。從市場集中度,證券、保險,絕大多部分屬於非官股公司、非官股可掌控的公司,一部分是金控底下的子公司。在卸任元大金控董事長前,元大證券、寶來證券,兩家百分百私有的證券體系完成自主性合併就是證券的合併案例,保險的壽險、產險,現在台灣的市場集中度很高。

因此整體來看,市場機能的合併,最大障礙是銀行區塊,外界經常說台灣的銀行家數過多,雖有金融機構合併法,可是到現在,有點停頓在十字路口,不知道下一階段的發展。

現在來看市場上的銀行,有政府股權100%持有,或是政府股權低於50%的,但從市場機能整併,要董事會支持合併案才能有後續的討論,從這樣的基礎,100%國家持有的臺灣銀行、土地銀行,加上表面上民營化,但政府可以掌控董事會的銀行,如第一銀行、兆豐商銀、華南銀行,若把這兩類加起來,政府可以掌控、完全控制的銀行,就佔國銀全體的放款市占率略超過50%。

也因為這樣的情況下,很多屬於政府可以控制的銀行,因此如何讓金融機構擴大,如何擴大規模經濟,坦白說,政府若沒有一個正確的思考,動能產生不出來,也無法促成政府決策動力,回去想說,政府決策的動能、壓力在哪裡?

私有化,各國政府做了很多工程,但台灣的私有化跟全世界國家完全不一樣,其他國家私有化,是國家擁有的企業百分百轉到民間,絕對沒有想說是圖利財團,是藉由合理的市場機制、合理價格、程序透明,這是其他國家追求的,但是台灣最近10年完全停頓,台灣這狀況不單單出現在金融產業,也出現在非金融機構。

之前瑞士洛桑管理學院院長應邀來台演講,與院長見面,對於台灣的國家競爭力,談到政府效能時,給台灣很高的評價表示感謝,但他也問台灣很多法律上是民營公司,但政府可以掌控董事會席次,若與全世界比較,這樣的情況是不是最可能發揮市場機能的境界?他也無法回答這問題。

放眼世界上宣稱自由經濟的國家,就是讓市場機能充分發揮,就是政府做紀律的規範,而不是同時是經營參與者、又是紀律的規範者。

政府應該要讓市場機能充分發揮,並建立有誘因、有意願的環境,形成併購的機會,政府做好紀律的規範者,要看好公司治理,並要求董事要做到對股東忠實的責任。

此外,政府應該要有差異化的管理,好的要有合理獎賞、不好的要盯緊,讓市場產生競爭的效能,並保障可以運行,且合理要求公司治理、企業社會責任,政府不適合進入市場,變成經營參與者。

他也坦白講,若沒有充分了解,金融業再過10年,這些舊有資料拿出來都還可以再說,因為都沒有任何調整。

他說沒有台灣特色的金融產業如何自我定位,不光是兩岸的競爭,而是台灣金融產業面對全球化的競爭,如花旗集團、星展銀行、匯豐集團相繼進入台灣,買下當時的金融機構,現在變成很亮麗的金融經營者,就是因為有全球網絡。

反觀台灣,號稱自由經濟,表面民營化,卻是政府掌控董事會、政府掌控控制權。

來源雅虎新聞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