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作者: 彭禎伶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5月18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彭禎伶】
假如元大金控真的買下紐約人壽,那國內16家金控公司,已有過半數、即8家金控擁有壽險子公司,若再加上開發金控與中國人壽有未來想像空間、台新金控一直打算設立或併購壽險子公司,越來越多金控將以銀行、壽險雙核心的模式運作。
銀行與壽險雙核心究竟有什麼利基?目前銀行獲利相對穩健,除非經濟景氣重大反轉、或有大型企業造成鉅額呆帳,否則在目前低逾放比、高覆蓋率下,銀行每月的獲利數字成為各金控固定獲利來源。
壽險公司則與資本市場、不動產市場、利率、匯率等有高度連動,投資獲利波動性高,可能單月就賺20~30億元,也可能大虧,先前新光人壽處份不動產,動輒實現獲利數十億元,富邦人壽大賣國外公債也單月賺10~20億元,在市場上能掀起一些話題吸引投資人,羨煞其他金控。
再加上壽險公司就好像大型投信基金,加碼台股是以數十億到上百億元在計算,大型壽險公司都有1,000~2,000億元的台股部位,債券部位更是有數千億元到上兆元,是資本市場主要參與者。
另外,在不動產市場上,幾家壽險公司更是「喊水會結凍」,對大型商辦或土地價格具有訂價權,每每有大型標案,各家壽險公司競標,得標者拿到不動產,未得標者也賺到廣告機會。
銀行與壽險同在一家金控,壽險為銀行量身訂做一些保單,滿足客戶需求,銀行能賺到手續費及業績,壽險公司也能提升新契約排名,種種好處算下來,似乎各家金控都應配備銀行與壽險公司。
但冷靜下來想想,只要超過10年以上壽險公司,大部分都背負著龐大的利差損壓力,其實是表面風光、暗地裡垂淚,投資部門每天每月都在跟獲利、長期償債能力在角力,資本市場稍有大波動,如同2008年的金融海嘯,大股東增資壓力大到讓人窒息。
所以金控配備銀行、壽險獲利雙核心,長期是否能成為競爭優勢,恐怕也是考驗各家經營團隊的能力,及未來大環境是否賞口飯吃。
來源 yahoo新聞
====================================================
缺積分?? 缺碎鑽?? 缺鑽石?? 缺權限?? ...還是什麼都缺嗎?
可以參考以下兩篇 :
1. 共襄盛挙:結縁*随縁*感恩*惜福 APK.TW送給您\*伴手禮*/
2. 新會員必讀 ~升級密技~ 鑽石-任務-積分-權限-簽到-搜尋-發文
====================================================
歡迎大家踴躍加入 群組 內的 "韓流瘋"及" 爆爆遊樂園",
韓流瘋 及 爆爆遊樂園 不定期會有些小活動...歡迎踴躍參與...
====================================================
【其它小分享 福利帖】
(第114波大放送) : 人人回帖有獎勵
(第113波大放送) : 人人回帖有獎勵
(第112波大放送) : 人人回帖有獎勵
(第111波大放送) : 人人回帖有獎勵
(第110波大放送) : 人人回帖有獎勵
<如須查詢更多相關內容,請自行爬文>
**以上報告完畢**
如果可以的話,幫我評個分數或是送一多花給我^^
您的評分與鮮花,是我下次再發帖的原動力
謝謝~
====================================================
2013/05/18 By 游幃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