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交流] 三高患者 晨起量血壓防中風

[複製連結] 查看: 190|回覆: 0|好評: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蝶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3-2-23 21:13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今年冬天冷熱交替頻繁,氣溫忽冷忽熱,導致中風高峰比往年提早報到。台中慈濟醫院醫療團隊發現,不少三高病患總以為「有吃有保庇」,會固定按時吃藥,卻忽略監控血壓、血糖,指數異常也不在意,醫師強烈建議,高血壓病患早上起床還沒有吃藥前量血壓,讓醫師能控制血壓,同時早晚也要注意保暖,避免中風找上門。

「去年直到十二月,才感覺到陸續有中風病人就醫,今年十一月開始,加護病房就入住多位中風病患,而且年齡都只有五、六十歲。」台中慈濟醫院神經外科江俊廷醫師指出,這個月初的氣溫變化大,常常是冷一、兩天,溫度又升高,忽冷忽熱的天氣正是造成中風高峰期提早報到的原因。

進一步了解病患生活史,江醫師發現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忽略監控血壓指數。他說,一位才五十歲出頭的高血壓病人,前一次中風後,都在住家附近追蹤,長期服藥,偶爾量血壓,收縮壓高達 170 多、舒張壓將近 100,比起國民健康局收縮壓 135、舒張壓 85 的標準相距甚遠,家人關心詢問,自覺沒有不舒服的病患,反而叫他們少囉嗦,這位病患最近二度中風住院,雖然努力復健,但效果不如預期,他很擔心再發生第三次,十分沮喪。

「不是有吃藥就代表有控制,很多病患固定按時服藥,表面看來服從醫囑,卻未固定監控血壓,即使量出來的血壓值異常也不在乎,根本是抱著『有吃有保庇』的心態,可能造成嚴重後果。」江俊廷醫師提醒高血壓病患,藥物必須適合每個人當下的狀況與體質,才能有效控制血壓,透過天天量血壓監控數值變化,才能確保服藥效果。

有些病患不了解,醫師開出來的藥物處方,為什麼還要調整?台中慈濟醫院藥劑科吳秉峰藥師指出,每個人隨著年齡,身體的新陳代謝會出現變化,而飲食中的高鹽、高油脂,皆會間接改變血管滲透壓與血液粘稠度,以致於血壓不易控制,所以不同的身體狀況決定不同的藥物種類、劑量使用,一旦連續三天血壓都出現異常,就應該找醫師進一步來診斷。

台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涂敏謙醫師也表示,氣溫劇變,血壓容易偏高,做好保暖十分重要,而台灣每年新增腦中風患者都超過三萬人,一旦發生腦中風,如未能即時接受有效治療,可能會造成中度到重度的肢體障礙,甚至長期臥床等後遺症,即使能平安出院,也或多或少殘留神經受損的後遺症,對個人身心傷害,也造成家庭以及社會沉重的負擔,如果出現類似嘴歪眼斜、口齒不清、單側手腳麻木、走路不穩等症狀,一定要趕快就醫,爭取最佳的治療時機,以降低腦中風的後遺症。

江俊廷醫師強調,有控制血壓的人,應該天天都要量血壓,知道自己服用藥物後的結果,很多中風的病患都是在凌晨發作,那時已經沒有藥效了,建議高血壓病患早上起床還沒有吃藥前量一次血壓,那時的血壓值是前一天藥物最末期的作用,可以幫助醫師了解病患藥效空窗期的狀態,以適時調整藥物。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評分

參與人數 1幫助 +1 收起 理由
紅蘋果 + 1 讚一個!

查看全部評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