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交流] 不要強迫醫生幫你開藥!

[複製連結] 查看: 447|回覆: 1|好評: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分別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2-9-9 11:17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吃藥看起來是最快速、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之一,但是,用藥過度也是高齡族群的健康管理中最嚴重的問題之一。

「美國退休族協會」曾公佈一項統計指出,平均有超過四百萬名退休老人一次服用八種以上的處方藥,統計中還顯示,有五分之一年齡超過六十五歲以上的美國老人可能用藥不當,這還不包括病人私下到藥房去拿藥的。印刷、廣播媒體上,以及無所不在的電視廣告上,有許多誇大不實的宣傳,例如有一種藥就宣稱能打通關,萬靈丹似的,什麼病都能治。

不過,在現實世界裡這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天底下沒有一種藥可以治好所有病。曾有一位醫生這樣跟我說過:「我知道你現在的感覺好像在地獄裡,非常不舒服,但老實說,我也無能為力。」如果你的醫生這樥告訴你,抱歉!這代表你這個病,他現在也沒有適合的藥可以開給你。請不要勉強他為你開藥,因為這樣只不過是在增加用藥過度的風險。最好的辦法是請教他,有什麼方法可以讓自己舒服些,然後照著去做就是了。

另外,請參照本書附錄2的〈聰明病人的就診備忘錄〉單元中的「處方問題及解決之道」。記得每次要去見大夫之前,記得一定要把它隨身帶著。

藥物副作用

千萬記得!在拿藥之前,一定要提醒醫生,你對哪些藥物會過敏。
我想,「金兒」(幻名病人)的慘痛教訓可以給你一點警訊。金兒得了嚴重的靜脈竇感染,影響到了平衡系統,同時還併發鬧肚子的毛病。

她想了想,也許這些毛病都是因為耳朵不舒服引起的,於是她就去找耳鼻喉科醫生幫忙,結果這位醫生開了三十天份的抗生素給金兒,在服用過後,金兒馬上出現了後遺症,她高燒不退、頭痛如絞。接著,腹痛蔓延到背部及腎臟部位,皮膚、腳也腫起來了,情況簡直遭透了!

她跑去找自己家庭醫生,那位醫生也開了藥來治療金兒浮腫的雙腳,但金兒害怕又會過敏,所以不敢吃藥。最後,她又回到最初幫她醫治感染的醫生那兒,醫生瞠目結舌地聽著金兒抱怨,後來醫生終於開口了,他坦承這些金兒的症狀或許都是他所開的藥造成的,而引發了這些嚴重的副作用。

原來,金兒對抗生素過敏。早在四十年前,這種情況就已經發生過了,在金兒的病歷表上貼有一張紅色的警示標籤,但是醫生沒注意到,他開了跟抗生素相似的的藥。儘管醫生一再表示道歉,不過,對於已經受了那麼多罪的金兒來說,卻已經於事無補了。

藥物可以分為很多「家族」,例如「施德丁」(statins)是用來降膽固醇的,而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nhibitors)、阻滯劑(beta blockers)、鈣離子阻斷劑(Calcium Channel Blockers)則是用來治療高血壓。

如果醫生開給你的第一劑藥方就已經引起過敏症狀,那麼,第二次開藥時,你一定記得要再問一次:「這種藥跟前一種藥是不是也是同一族系的?會不會也會引發過敏?」

如果你對特定藥物會過敏,記得每一次在醫生開給你新藥方時,就要記得再提醒他一次。請站在醫生的立場來想,他一天要看一拖拉庫的病人,你的病歷也一天厚過一天,他不會記得這個對你來說是相當重要的訊息,但是,你可以!

把醫生講的都記載成「看得到」的

醫生在開藥時,一邊告訴你:「每天早上兩顆,飯後吃,一共吃三天,另一顆飯後吃,連續吃五天。」記得把這些都用筆寫下來,雖然這些用藥指示可能已經寫在藥袋上了,但也有可能不是這樣,又如果上面寫的跟你聽到的不相同。那麼,你就必須打電話過去,跟相關人員再確認一次,尤其錯誤用藥常常為銀髮族帶來相當大的困擾。

此外,「使用劑量」並不是靠記憶,你也不是付錢來聽聽醫生的診斷,之後就把他的意見只當參考,再根據自己的自由心證,隨便決定吃藥的劑量。不謹慎一些,小心反而會因為用藥毒害到自己。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以及「美國醫學學會」(AMA)已經發出警告,因為許多藥名都非常類似,很容易搞混,舉例來說,用來治療高血壓的「脈優錠」(Norvasc),就跟治療精神疾病的藥劑Navane,拼音非常非常相似。另一個治療甲狀腺功能減退的藥品Levoxine,聽起來跟「隆我心錠」(Lanoxin),在拼音和發音上簡直是一模一樣。FDA於是要求藥廠把Levoxine改名為Levoxyl,就是為了避免病人吃錯藥,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

對於如何用藥,美國政府有特別規定,包括藥方上必須註明名字、地址、開藥日期與藥名,劑量及藥丸或藥粉的形式。藥師必須提供使用說明、醫生名字、地址、DEA號碼等(DEA是美國藥物執行管理局的縮寫),以及簽名。而別的國家可能又有其他特殊規定,例如藥袋上要有這種藥是用來治療何種病症的說明,特別是在針對慢性病的長期治療,都得要有相當清楚的指示。

(本文作者:派翠西亞.艾紐)
(摘自:該怎麼對醫生說?,由大寫出版發行)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評分

參與人數 2碎鑽 +5 幫助 +11 收起 理由
MRC + 1
evan800367 + 5 + 10 讚一個!

查看全部評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沙發
MRC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發表於 2012-9-10 22:09
藥=毒

  毒=藥

  適量就是藥

    過量就是毒

      沒有必要 確實還是少吃藥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